專利名稱:農田作業(y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在不破壞土壤情況下旋轉自如的農田作業(yè)機。
背景技術:
農田作業(yè)機,如插秧機、割草機等,依靠前輪與后輪的往返行走而進行田間作業(yè)。 通常這類作業(yè)機,因行走時土壤的松軟而考慮安全性,其后輪會設置四個,最外側的兩個后輪處于種植裝置的外側。在田間作業(yè)時,需要在種植區(qū)與田埂間的枕地上進行機體的回轉, 依靠內輪側的后輪作為支點進行U字形轉彎,這樣就無需將機體前后調頭調節(jié)至下一列的種植位置。如此一來,成為支點的后輪所處位置的土壤就承受過度的負荷或者扭曲,會出現缽狀的坑或者土堆等,壓倒附近已種植好的秧苗,因此,原本進行的正常種植作業(yè),會因為在回轉時機體失去平衡,必須調整機體的位置,從而導致作業(yè)效率的降低;即使在四個后輪之間的后方設定兩列秧苗距離的秧苗栽植位置,雖然在回轉時后輪不會踩踏住已經栽植好的秧苗,但以內輪側的后輪為支點回轉時,該后輪依然會給土壤過度的負荷,也仍然會讓土壤形成空洞或者土堆而破壞土壤。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農田作業(yè)機,以解決作業(yè)機作業(yè)過程中機體回轉時,對秧苗和土壤造成破壞和損傷的問題,提高作業(yè)效率。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農田作業(yè)機,包括機體、支撐機體前部的兩個前輪、支撐機體后部的四個后輪以及帶有踏板的駕駛座,機體中部設有種植裝置,兩個最外側的后輪分別位于種植裝置的兩側,所述的兩個最外側的后輪旁分別設有在機體回轉時使最外側后輪上升的升降裝置,升降裝置通過踏板控制動作。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氣缸、擺動桿、回轉支承以及傳動帶,升降氣缸的活塞桿與擺動桿一端相連,擺動桿另一端連接回轉支承,傳動帶一端套在回轉支承上, 傳動帶另一端套在最外側后輪中心的回轉軸上。更進一步說,所述的升降氣缸為電動氣缸,電動氣缸通過踏板控制而動作。上述構成的農田作業(yè)機,在農田的枕地進行機體回轉時,由踏板控制電動氣缸動作使得最外側的后輪上升而浮于土壤之上,防止該后輪處的土壤遭到破壞;機體回轉結束后,松開踏板,該后輪則下降與地面接觸,可確保安全行走。而且依靠腳踩踏板對電動氣缸發(fā)出指令進行,所以回轉時不用需要掌握方向盤的雙手來操縱,故操作性極好。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所述作業(yè)機在田間枕地回轉作業(yè)時,可以外側后輪為支點進行回轉,通過升降設置抬高外側后輪,使其浮于土壤之上,對土壤不產生過重的負荷(或減輕負荷),防止了機體回轉時造成的土壤空洞或者土堆而引起秧苗倒塌;因此回轉時無需調轉機體,只需一個動作即可完成U形轉彎,提高了作業(yè)效率;同時成為回轉支點的外側后輪不與地面接觸,主要依靠其余后輪的驅動力進行回轉,所以機體的回轉半徑變小,便于進行半徑較小的轉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后輪部分的傳動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踏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升降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所述外后輪升降狀態(tài)示意圖。圖中1.機體100.機體壁101.縫隙2.前輪3.后輪31.外后輪32.內后輪4.踏板41.左踏板411.連桿部412.踏板部413.電線42.右踏板5.駕駛座6.種植裝置7.升降裝置71.升降氣缸72.擺動桿721.突出棒73.回轉支承74.傳動帶8.回轉軸9.苗箱供給裝置10.苗臺11.驅動裝置12.后輪傳動部13.外后輪傳動部14.內后輪傳動帶15.上皮套開關16.下皮套開關17.升降開關171.搖動桿172.開關本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如圖1 圖5所示的一種農田作業(yè)機,在此以插秧機為例,包括機體1、支撐機體1 前部的兩個前輪2、支撐機體1后部的四個后輪3,為敘述方便,設定四個后輪3中最外側的兩個后輪3為外后輪31,中間兩個后輪3為內后輪32,機體1中部設有種植裝置6,種植裝置6的上方有苗箱供給裝置9,位于機體1中部上方設有苗臺10,機體1前方設有驅動裝置 11,機體1的后方為駕駛座5,還具有驅動所述外后輪31升降的升降設置7,升降設置7采用升降氣缸71作為驅動源,而且,兩個外后輪31分別位于種植裝置6的兩側位置。后輪3的動力傳遞結構,如圖2所示,在此以機體1左側(圖2中在右側)的外后輪31以及內后輪32為代表進行說明。首先,從驅動裝置11向后輪傳動部12傳遞動力,該后輪傳動部12,通過內后輪傳動帶14內的傳動鏈,使內后輪32進行回轉驅動;另外,對外后輪31的動力傳遞,從后輪傳動部12通過外后輪傳動部13、回轉支承73、傳動帶74,使外后輪31進行回轉驅動,傳動帶 74以回轉支承73為支點與外后輪31相接觸,使搖動成為可能。升降設置7中的升降氣缸71為電動氣缸,電動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有擺動桿72,擺動桿72連接回轉支承73,傳動帶74 —端套在回轉支承73上,傳動帶74的另一端套在外后輪31中心的回轉軸8上。擺動桿72,如圖4所示,具有向側方突出的突出棒721,穿過機體壁100的圓弧狀的縫隙101??p隙101的上端側面設置有上皮套開關15,縫隙101的下端側面設置有下皮套開關16。駕駛座5上,如圖2及3所示,設有控制電動氣缸動作的踏板4,踏板4包括左踏板 41及右踏板42,左踏板41與右踏板42的作用是左右對稱的,踩踏左踏板41,機體1左側的外后輪31靠升降設置7上升,同時外后輪傳動部13的動力傳遞被阻斷;踩踏右踏板42,機體1右側的外后輪31靠升降設置7上升,對右側外后輪31的動力傳遞被阻斷。以左踏板41為例說明踏板4的結構,如圖3所示,左踏板41的連桿部411的前端支撐在機體壁100上,連桿部411的后端為踏板部412,連桿部411連接有切換外后輪傳動部13的接續(xù)、絕緣的電線413。而且,駕駛座5上還設置有主開關,當主開關玩開啟狀態(tài)時,如上述所示,主開關與左、右踏板41、42聯動,升降設置7啟動。同時,當主開關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即使踩踏左、 右踏板41、42,升降設置7也不會啟動。另外,在駕駛座5的地板上,設置有升降開關17,是為了驅動電動氣缸上的電機的。本發(fā)明的操作過程簡述如下插秧機在水田行走,在枕地進行左回轉時,當駕駛座 5的駕駛員踩踏左踏板41,如圖3所示,連桿部411下壓升降開關17的搖動桿171,以搖動桿171的下降為觸發(fā)器,從開關本體172處對電機發(fā)出驅動指令。電機驅動電動氣缸,使電動氣缸活塞桿向下方延出,擺動桿72的前端下降,以回轉支承73為支點,傳動帶74搖動, 機體1左側的外后輪31上升,同時擺動桿72上的突出棒721,與下限皮套開關16接觸,使電機停止。這時,踩踏踏板部412,在連桿部411下降的同時,電線413下降,外后輪傳動部13 的驅動傳遞被阻斷,機體1左側的外后輪31的回轉停止。插秧機的回轉停止后,駕駛員停止踩踏左踏板41的踏板部412,連桿部411上升, 使升降開關17的搖動桿171上升,以搖動桿171的上升為觸發(fā)器,從開關本體172處對電機發(fā)出驅動指令,電動氣缸的活塞桿縮至上方。由此,擺動桿72的前端上升,以回轉支承73 為支點,傳動帶74搖動,機體1左側的外后輪31左側下降接地,擺動桿72的突出棒721移動至縫隙101的上端,突出棒721與上皮套開關15接觸,使電機停止。插秧機在水田行走在枕地附近回轉時,以內后輪32側機體1左側的外后輪31為支點回轉,與左踏板41的踩踏聯動,使成為回轉支點的左側外后輪31上升,浮于土壤之上, 這樣機體1左側的外后輪31就不會給土壤過剩的負荷,可防止因土壤空洞或土堆而弄倒秧苗。因此,即使在枕地回轉時,不進行機體1的調轉動作,也不會擔心破壞土壤,只需一個動作,即可完成U形轉彎,提高了作業(yè)效率。另外,對升降設置7的指令是靠腳部踩踏踏板部412來進行的,故駕駛者在回轉時雙手只需操作方向盤而不需騰出手來,操作性良好,從而也減輕了駕駛員的操作量。本發(fā)明所述的農田作業(yè)機,不限于上述插秧機,若為行走于農田的機器,如除草劑等其他作業(yè)機也是適用的;另外,使外后輪31升降的驅動源也不限于電動汽缸,也可通過齒輪與副齒輪變換馬達的回轉運動,使之往返運動,來升降外后輪31。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農田作業(yè)機,包括機體(1)、支撐機體(1)前部的兩個前輪( 、支撐機體(1)后部的四個后輪(3)以及帶有踏板的駕駛座(5),機體(1)中部設有種植裝置(6),兩個最外側的后輪C3)分別位于種植裝置(6)的兩側,其特征是所述的兩個最外側的后輪(3) 旁分別設有在機體(1)回轉時使最外側后輪C3)上升的升降裝置(7),升降裝置(7)通過踏板(4)控制動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田作業(y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裝置(7)包括升降氣缸 (71)、擺動桿(72)、回轉支承(73)以及傳動帶(74),升降氣缸(71)的活塞桿與擺動桿(72) 一端相連,擺動桿另一端連接回轉支承(73),傳動帶(74) —端套在回轉支承(73)上, 傳動帶(74)另一端套在最外側后輪(3)中心的回轉軸(8)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田作業(y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氣缸(71)為電動氣缸, 電動氣缸通過踏板(4)控制而動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農田作業(yè)機,包括機體、支撐機體前部的兩個前輪、支撐機體后部的四個后輪以及帶有踏板的駕駛座,機體中部設有種植裝置,兩個最外側的后輪分別位于種植裝置的兩側,所述的兩個最外側的后輪旁分別設有在機體回轉時使最外側后輪上升的升降裝置,升降裝置通過踏板控制動作。本發(fā)明所述作業(yè)機在田間枕地回轉作業(yè)時,可以外側后輪為支點進行回轉,通過升降設置抬高外側后輪,使外側后輪浮于土壤之上,對土壤不產生過重的負荷(或減輕負荷),防止了機體回轉時造成的土壤空洞或者土堆而引起秧苗倒塌,因此作業(yè)機在回轉時無需調轉機體,只需一個動作即可完成U形轉彎,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文檔編號A01B39/06GK102356709SQ201110301369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岡本善嗣, 史步云, 岸本智, 幡上宏政 申請人:實產業(yè)株式會社, 常州亞美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永福貿易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