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jié)能型多功能聯(lián)合收種機及其麥稻打捆裝置和造繩結構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麥稻聯(lián)合收割機及其配套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多功能聯(lián)合收種機及其麥稻打捆裝置和造繩結構體。
二.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jīng)濟和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由于小麥收割后需要及時播種秋作物,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采用收割機,但是針對麥稻聯(lián)合收割機來說,能夠同時實現(xiàn)收割和播種一體化作業(yè)的,在現(xiàn)實中未出現(xiàn),現(xiàn)在的收割機存在不少缺陷1.能耗大,因為現(xiàn)有全喂入式收割機是將剪割下的麥稻連穗帶秸桿一同輸送到脫粒筒中,經(jīng)過甩打進行脫粒,因為脫粒差而一直加大脫粒系統(tǒng)和功率,有的動力已經(jīng)超過100馬力,所以能耗高,針對這種情況,人們研制出半喂入式和雙層剪刀式,半喂入式多由于麥稻穗頭不齊和脫粒結構有一定死角,而不理想,雙層剪刀式是將麥稻進行二次剪割,其中上端帶穗的秸桿輸送到脫粒筒中脫粒,中間的秸桿撒到田間,這樣雖然能夠降低能耗,但如果上端秸桿較長,那么降耗效果不明顯,如果上端秸桿較短,那么又容易造成籽粒丟失,因為麥稻穗的高度不同,有些穗頭會被丟掉,同時秸桿不利于回收。2.籽粒丟失嚴重,新投入使用的收割機每畝丟失籽粒10~15Kg,而磨損后收割機每畝丟失籽粒15~25Kg,有的甚至更嚴重,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麥稻又是主要的農作物,若以此計算,全國糧食的損失量巨大,有時甚至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3.割茬高,為了盡快進行下季播種,高的割茬就形成了阻礙,因為這個季節(jié)是傳統(tǒng)的“忙種”季節(jié),搶收搶種是這季節(jié)的根本要求,所以多半農民就一燒了之,這樣造成了秸桿有機粗肥和多種工業(yè)用途的損失以及環(huán)境污染,有時還會嚴重影響田地附近高速公路的通車安全。4.秸桿回收困難,收割機脫粒后,秸桿撒在田間,由于秸桿是造紙等的原料之一,每畝地的秸桿可以有30~50元的收入,為了得到這部分收入,有的農民采用打捆機械將秸桿捆扎,然后運走,而這種方法需要專用機械設備,能源浪費大,地被碾死,也不利于秋苗生長,并且需要捆繩,程序復雜,成本較高;有的農民直接手工捆扎,這種方法效率低,尤其不適用于天氣變化無常、搶收搶種的情況。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利用麥稻秸桿造繩并進行打捆的造繩結構體和麥稻打捆裝置,并同時提供一種能耗低、籽粒損失率低、破損率低,能夠集穗和播種的聯(lián)合收種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造繩結構體,含有柱形桿體,所述柱形桿體的上端部向下折彎曲形成一個倒U形鉤體,在該鉤體右側方的柱形桿體上固定有一個三角形結構體,該三角形結構體頂點與柱形桿體固定在一起,并且三角形結構體的平面垂直于柱形桿體,在三角形結構體右邊角上固定有一個向上的短桿體,在所述鉤體左側方的柱形桿體上固定有一個L形支桿,該支桿的自由端向上,柱形桿體通過軸承套裝在護體中,并且其后端部通過轉軸與動力軸聯(lián)接,所述鉤體、支桿和短桿體的外緣到柱形桿體的距離相等。
所述轉軸為柔性轉軸,或為螺旋形鋼絲繩,或為剛形轉軸。
一種含有上述造繩結構體的麥稻打捆裝置,含有架體、切向進稞口、出捆口、固定體、漲捆口和造繩結構體,其出捆口和漲捆口兩端的豎向傳動軸分別固定在架體上,出捆口和漲捆口分別由兩個一端套裝固定在豎向傳動軸上,另一端能夠開合的弧形板體組成,固定體由套裝在出捆口終止端和漲捆口初始端的豎向傳動軸之間的弧形板體組成,所述各弧形板體圍成一個桶狀空心體,出捆口和漲捆口的初始端、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送結構與動力軸聯(lián)接,做同向轉動,每一弧形板體兩端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通過傳送帶聯(lián)接,出捆口和漲捆口的開合弧形板體上分別固定有復位彈簧,并且出捆口處的彈簧的彈性大于漲捆口出的彈簧彈性,出捆口兩端的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固定有出捆桿,使捆扎好的秸桿豎直落地,漲捆口的開合弧形板體的自由端分別與一個帶弧形條槽的限位板連接,以限制漲開的程度,出捆口初始端安裝有弧形鋼條,使秸桿沿切線方向進入,造繩結構體的護體安裝在固定體處的架體上,其轉軸與動力軸聯(lián)接。
所述弧形板體兩端豎向傳動軸上從上到下分別設有三個皮帶傳送結構。
一種含有上述麥稻打捆裝置的聯(lián)合收種機,含有動力機車,在該動力機車的前端安裝有剪割裝置,其后端安裝有播種裝置,其后端下部安裝有儲糧裝置,其后端左上部安裝有清糠裝置,其后端右上部安裝有脫粒裝置,麥稻打捆裝置通過架體安裝在動力機車后部,其漲捆口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為后夾持傳送裝置后端同側的豎向傳動軸,造繩結構體的柱形桿體的后端通過柔形性轉軸和圓錐齒輪與后夾持傳送裝置后端的豎向傳動軸聯(lián)接,所述后后夾持傳送裝置和脫粒裝置、麥稻集穗裝置、輸送裝置從后向前依次一一連接,使剪割的麥稻豎向進入輸送夾道。
所述后夾持傳送裝置含有清稞機構和后夾持傳送機構,清稞機構的前端兩個豎向傳動軸為脫粒裝置的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其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另外最上面一組皮帶傳送機構與脫粒裝置的助力鏈輪傳送機構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后者鏈條夾持部分的麥稻的籽粒落到儲糧裝置中,儲糧裝置通過皮帶傳動機構、離合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與動力機車后端的動力軸聯(lián)接;后夾持傳送機構一側有三個豎向傳動軸,其中前端豎向傳動軸為同側清稞機構的后端豎向傳動軸,另兩個弧形分布,與另一側的豎向傳動軸之間形成弧形通道,同時作為打捆裝置的切向進稞口,所述三個豎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聯(lián)接,所述另一側的豎向傳動軸為同側清稞機構的后端豎向傳動軸;所述脫粒裝置含有鏈條傳動機構、助力鏈條傳動機構、撥齒盤和脫粒輪,其中兩個鏈條傳動機構的前端鏈輪分別安裝在麥稻集穗裝置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上,其后端鏈輪分別安裝在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上,所述鏈條外側面上固定有撥齒,以利于夾緊麥稻秸桿前行及防止秸桿被脫粒輪甩帶走,在前、后端鏈輪上方的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助力鏈輪傳動機構的鏈輪,在兩端鏈輪上套裝有鏈條,該鏈條輔助夾持麥稻秸桿,在助力鏈輪上方的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撥齒盤;脫粒輪通過支架安裝在固定架及動力機車右上方,其軸線與鏈條端面成一定的夾角,并且其外表面上固定有向后端傾斜的片狀齒,其傾斜的角度使該片狀齒與麥稻秸桿的豎立方向一致,所述片狀齒沿螺旋線方向分布,從前端到后端逐步加長,成錐形狀,脫粒輪將籽粒甩到清糠裝置中,脫粒輪和清糠裝置通過皮帶傳動機構分別與后傳動軸聯(lián)接,所述后傳動軸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與中傳動軸聯(lián)接。
所述麥稻集穗裝置通過固定架前低后高的傾斜安裝在動力機車右側上部,在固定架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對豎向傳動軸,在每對豎向傳動軸上安裝有帶輪,兩端帶輪上套裝有環(huán)形傳送帶,在所述環(huán)形傳送帶的外表面上每間隔一定的距離安裝有垂直向外的齒刀片,兩個環(huán)形傳送帶相互平行排列,中間形成一個麥稻輸送夾道,在該夾道中,兩排齒刀片端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其一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分別與中傳動軸聯(lián)接,并且使兩個輸送帶同向同步運動,中傳動軸通過圓錐齒輪機構和離合機構與動力機車后端的動力軸聯(lián)接;在麥稻輸送夾道上方的固定架上安裝有一對橫向傳動軸,在該對橫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兩個帶輪,所述兩個帶輪之間套裝有環(huán)行平帶,該環(huán)行平帶與麥稻輸送夾道的端平面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并且其長度和寬度分別與麥稻輸送夾道的長度和寬度相匹配,其一端橫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前傳動軸聯(lián)接,所述前傳動軸通過鏈條傳動機構與中傳動軸聯(lián)接,環(huán)行平帶的低端位于麥稻輸送夾道的出口端,二者之間的距離為120~180mm,在環(huán)形平帶下側帶的內表面分別設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動壓輪,該轉動壓輪通過托架安裝在固定架上。
在四個豎向傳動軸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固定有一個撥齒盤,使麥稻秸桿能順利進出麥稻輸送夾道,輸送帶位于上下?lián)荦X盤之間,在每一輸送帶的下端面分別設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動托輪,該轉動托輪通過托架安裝在固定架上。
所述輸送裝置含有前夾持傳送機構、定位傳送機構和定點傳送機構,前夾持傳送機構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為麥稻集穗裝置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其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前夾持傳送機構的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定位傳送機構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為前夾持傳送機構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其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定位傳送機構的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另外在前、后端豎向傳動軸的下方固定架上安裝有前、后兩個橫向傳動軸,在前、后橫向傳動軸上套裝有平輸送帶結構,以托住麥稻秸桿的地面,并使秸桿上升的高度與麥稻集穗裝置的輸送夾道位置匹配,橫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前傳動軸聯(lián)接,并同時作為剪割裝置的動力輸入;定點傳送機構的左、右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并且該左、右豎向傳動軸分別和定位傳送機構的前端左、右豎向傳動軸上套裝有傳送帶結構,該傳送帶外表面垂直固定有撥齒,兩個傳送帶將剪割裝置剪割掉的麥稻輸送到定位傳送機構,在定位輸送機構前端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撥齒盤。
在動力機車前行走輪前方的固定架上安裝有清阻鏟,以保證車輪行走平穩(wěn)及播種深度一致;剪割裝置為活動式結構,其剪刀架后端活動套裝在固定架上的橫向軸上,剪刀架的前端能夠繞橫向軸轉動,在剪刀架和固定架之間安裝有升降調整螺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脫粒原理和設備,它改變了現(xiàn)有收割設備采用甩打秸桿脫粒的原理,通過將麥稻穗集中在同等高度上,只需用脫粒輪撥打穗頭部分籽粒,使麥稻籽粒撥脫掉即可,秸桿不參與甩脫,因此其需要的動力很小,能耗低,有利于節(jié)約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麥稻集穗裝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將麥稻穗集中在同等高度上。通過調整傳送帶的速度和齒刀片間的距離,使麥稻秸桿在前行時與齒刀片之間存在間隙,由于麥稻穗自身的重量以及上方傾斜環(huán)形平帶的擠壓,穗頭直至下落到齒刀片的上端面,這樣使全部穗頭處于同一高度,便于集中脫粒。
3.本實用新型的打捆裝置在保證節(jié)能和秸桿具有多方面工業(yè)用途的基礎上,通過造繩結構體利用秸桿自身造繩,并自動將秸桿捆扎在一起,結構新穎,其弧形板體將秸桿圍成一個圓柱形,并且弧形板體上的傳送帶使秸桿捆旋轉,造繩結構體鉤起一定秸桿,通過旋轉形成捆扎繩,進行捆扎,最后使捆扎好的秸桿豎立在田間,有利于回收、創(chuàng)收,為搶種秋作物贏得寶貴時間,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避免了秸桿焚燒,減少環(huán)境污染。
4.本實用新型的聯(lián)合收種機糧食損失率低。在脫粒裝置的后端設有清稞機構,使前一工序中可能夾持在秸桿中的籽粒落到下部的倉體中,另外由于環(huán)形平帶壓折的少量帶穗秸桿被甩到清糠裝置中,進行甩打脫粒,實施全方位收粒,因此籽粒損失率低,相應地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5.本實用新型的聯(lián)合收種機割茬低,有利于秋種。其剪割架為活動式,能夠根據(jù)地勢自動調整,使割茬始終較低,當動力機車的車輪前方有土埂時,清阻鏟先行清障,使動力機車行走平穩(wěn),促使割茬和后面的播種深度保持一致,因此使用十分方便。
6.本實用新型適用范圍廣,能夠同時進行收割和播種,功能齊全,易于推廣應用,推廣后,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
四.
圖1為造繩機構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造繩結構體的左視圖圖3為圖1所示造繩結構體的右視圖圖4為圖1所示造繩結構體的俯視圖圖5為打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麥稻集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聯(lián)合收種機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聯(lián)合收種機的工作原理側視圖圖9為聯(lián)合收種機的工作原理俯視圖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5,圖中,造繩結構體的柱形桿體1的上端部向下折彎曲形成一個倒U形鉤體2,在該鉤體2右側方的柱形桿體1上固定有一個三角形結構體4,該三角形結構體4頂點與柱形桿體1固定在一起,并且三角形結構體4的平面垂直于柱形桿體1,在三角形結構體4右邊角上固定有一個向上的短桿體3,在所述鉤體2左側方的柱形桿體1上固定有一個L形支桿5,該支桿5的自由端向上,柱形桿體1通過軸承套裝在護體6中,所述鉤體2、支桿5和短桿體3的外緣到柱形桿體1的距離相等。
打捆裝置沿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切向進稞口、出捆口、固定體和漲捆口,其中出捆口和漲捆口兩端的豎向傳動軸8分別固定在架體上,出捆口和漲捆口分別由兩個一端套裝固定在豎向傳動軸8上,另一端能夠開合的弧形板體10組成,固定體由套裝在出捆口終止端和漲捆口初始端的豎向傳動軸8之間的弧形板體10組成,所述各弧形板體10圍成一個桶狀空心體,出捆口和漲捆口初始端、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8通過皮帶傳送結構聯(lián)接,每一弧形板體10兩端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通過傳送帶11聯(lián)接,出捆口和漲捆口的開合弧形板體10上分別固定有復位彈簧,并且出捆口處的彈簧的彈性大于漲捆口出的彈簧彈性,出捆口兩端的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固定有出捆桿12,使捆扎好的秸桿豎直落地,漲捆口的開合弧形板體10的自由端分別與一個帶弧形條槽的限位板9連接,以限制漲開的程度,出捆口初始端安裝有弧形鋼條13,使秸桿沿切線方向進入,護體6安裝在固定體處的架體上。
使用時,將打捆裝置安裝到動力機車的車體上,并且將漲捆口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8通過皮帶傳送結構分別與動力機車的動力軸聯(lián)接,造繩結構體的柱形桿體1后端通過柔性轉軸7與動力機車的動力軸聯(lián)接。
實施例二參見圖1~圖9,圖中編號與實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義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聯(lián)合收種機的動力機車34的前端安裝有剪割裝置32,其后端安裝有播種裝置36,其后端下部安裝有儲糧裝置,其后端左上部安裝有清糠裝置37,麥稻集穗裝置通過固定架21前低后高的傾斜安裝在動力機車34右側上部,所述麥稻集穗裝置的前端入口與輸送裝置連接,使剪割的麥稻豎向進入輸送夾道,其后端出口與脫粒裝置16連接,脫粒裝置16的糧食出口與清糠裝置37連通,脫粒裝置16后端與后夾持傳送裝置聯(lián)接,后夾持傳送裝置后端與打捆裝置連接。
后夾持傳送裝置含有清稞機構15和后夾持傳送機構14,清稞機構15的前端兩個豎向傳動軸8為脫粒裝置16的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8,其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8安裝在固定架21上,在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從兩側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另外最上面一組皮帶傳送機構與脫粒裝置17的助力鏈輪傳送機構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后者鏈條18夾持部分的麥稻的籽粒落到儲糧裝置中,儲糧裝置通過皮帶傳動機構、離合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35與動力機車34后端的動力軸聯(lián)接;
后夾持傳送機構14一側有三個豎向傳動軸8,其中前端豎向傳動軸8為同側清稞機構15的后端豎向傳動軸8,另兩個弧形分布,與另一側的豎向傳動軸8之間形成弧形通道,同時作為打捆裝置的切向進稞口,所述三個豎向傳動軸8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聯(lián)接,所述另一側的豎向傳動軸8為同側清稞機構的后端豎向傳動軸8;打捆裝置的漲捆口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8通過皮帶傳送結構分別與動力機車的后夾持傳送機構14的后端同側的豎向傳動軸8聯(lián)接,造繩結構體的柱形桿體1后端通過柔性轉軸7與后夾持傳送機構14的前端同側豎向傳動軸8聯(lián)接。
脫粒裝置16含有鏈條傳動機構、助力鏈條傳動機構、撥齒盤20和脫粒輪17,其中兩個鏈條傳動機構的前端鏈輪分別安裝在麥稻集穗裝置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上,其后端鏈輪分別安裝在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8上,所述鏈條18外側面上固定有撥齒19,以利于夾緊麥稻秸桿前行及防止秸桿被脫粒輪17甩帶走,在前、后端鏈輪上方的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安裝有助力鏈輪傳動機構的鏈輪,在兩端鏈輪上套裝有鏈條18,該鏈條18輔助夾持麥稻秸桿,在助力鏈輪上方的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安裝有撥齒盤20;脫粒輪17通過支架安裝在固定架21及動力機車34右上方,其軸線與鏈條18端面成一定的夾角,并且其外表面上固定有向后端傾斜的片狀齒,其傾斜的角度使該片狀齒與麥稻秸桿的豎立方向一致,所述片狀齒沿螺旋線方向分布,從前端到后端逐步加長,成錐形狀,脫粒輪17將籽粒甩到清糠裝置37中,脫粒輪17和清糠裝置37通過皮帶傳動機構分別與后傳動軸25聯(lián)接,所述后傳動軸25通過皮帶傳動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與中傳動軸26聯(lián)接。
麥稻集穗裝置的固定架21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對豎向傳動軸8,在每對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安裝有帶輪,兩端帶輪上套裝有環(huán)形傳送帶11,在所述環(huán)形傳送帶11的外表面上每間隔一定的距離安裝有垂直向外的齒刀片22,該齒刀片22外緣為直角梯形,其中長底邊固定在傳送帶上,直角邊向上。兩個環(huán)形傳送帶11相互平行排列,中間形成一個麥稻輸送夾道,在該夾道中,兩排齒刀片22端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防止相互阻礙運動。為了更好地使麥稻秸桿下落,一方面在齒刀片11上端面設有鋸齒型刀刃,該刀刃有利于切割阻礙下落的麥稻葉,另一方面在麥稻輸送夾道上方的固定架21上安裝有一對橫向傳動軸23,在該對橫向傳動軸23上分別安裝有帶輪,所述兩個帶輪之間套裝有環(huán)行平帶24,該環(huán)行平帶24與麥稻輸送夾道的端平面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并且其長度和寬度分別與麥稻輸送夾道的長度和寬度相匹配,這樣可以逐步用環(huán)形平帶24的帶面壓麥稻穗。環(huán)行平帶24的低端位于麥稻輸送夾道的出口端,二者之間的距離為120~180mm,通過環(huán)形平帶24的下壓,使麥稻穗集中在一定范圍中,為了更好地進行下壓,在環(huán)形平帶24下側帶的內表面分別設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動壓輪,該轉動壓輪通過托架安裝在固定架21上。在四個豎向傳動軸8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固定有一個撥齒盤20,使麥稻秸桿能順利進出麥稻輸送夾道,輸送帶11位于上下?lián)荦X盤20之間,在每一輸送帶11的下端面分別設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動托輪,該轉動托輪通過托架安裝在固定架上,該托輪一方面使輸送帶11不下垂,另一方面隨機體一起振動,加速麥稻穗的下落。麥稻集穗裝置一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分別與中傳動軸26聯(lián)接,并且使兩個輸送帶11同向同步運動,其一端橫向傳動軸23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前傳動軸27聯(lián)接,所述前傳動軸27通過鏈條傳動機構與中傳動軸26聯(lián)接,中傳動軸26通過圓錐齒輪機構和離合機構與動力機車34后端的動力軸聯(lián)接。
輸送裝置含有前夾持傳送機構28、定位傳送機構29和定點傳送機構30,前夾持傳送機構28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為麥稻集穗裝置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其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安裝在固定架21上,在前夾持傳送機構28的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
定位傳送機構29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為前夾持傳送機構28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其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安裝在固定架21上,在定位傳送機構29的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另外在前、后端豎向傳動軸8的下方固定架21上安裝有前、后兩個橫向傳動軸23,在前、后橫向傳動軸上套裝有平輸送帶結構,以托住麥稻秸桿的底面,并使秸桿上升的高度與麥稻集穗裝置的輸送夾道位置匹配,橫向傳動軸23通過鏈條傳動機構與前傳動軸27聯(lián)接,并同時作為剪割裝置32的動力輸入;定點傳送機構30的左、右兩個豎向傳動軸8安裝在固定架21上,并且該左、右豎向傳動軸8分別和定位傳送機構29的前端左、右豎向傳動軸8上套裝有傳送帶結構,該傳送帶11外表面垂直固定有撥齒38,兩個傳送帶11將剪割裝置32剪割掉的麥稻輸送到定位傳送機構29,在定位輸送機構29前端豎向傳動軸8上分別安裝有撥齒盤20。
在動力機車34前行走輪前方的固定架21上安裝有清阻鏟33,以保證車輪行走平穩(wěn)及播種深度一致;剪割裝置32為活動式結構,其剪刀架后端活動套裝在固定架上的橫向軸上,剪刀架的前端能夠繞橫向軸轉動,在剪刀架和固定架之間安裝有升降調整螺栓,播種裝置36為折疊升降式,不用時,能夠折疊升起。在動力機車上安裝有護罩機構。
工作原理及過程利用麥稻的生長特性和規(guī)律,它們均為成排成行種植,成熟后莖桿垂直于地面,穗部整齊在上,但是穗部由于不同品種和禾稞發(fā)育早晚的不同,少數(shù)穗不齊全,其分布在距離地面80厘米左右,收割時,動力機車34的動力軸帶動中傳動軸26旋轉,從而使麥稻集穗裝置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8同向同步運動,由于前后各裝置的傳動軸依次前后聯(lián)接,因此麥稻夾道兩側的輸送帶均開始運轉,同時中傳動軸26帶動前傳動軸27和后傳動軸25轉動,因此脫粒輪17、清糠裝置37、定位傳送機構29的橫向傳動軸23和剪割裝置32相應開始運動,此時扶進體31前端三角體將麥稻分行、分組,其底下的剪割裝置32就開始工作,麥稻被剪割掉以后,由扶進體31設置的傳送帶11夾持向后送(該傳送帶11的動力來源于定點傳送機構30),然后由定點傳送機構30設置的傳送帶11和剪割裝置32設置的傳送底帶將麥稻輸送到定位傳送機構29中,該傳送帶11外表面上帶有撥齒38,有利于將麥稻秸桿前行,麥稻秸桿通過定位傳送機構29和前夾持傳送機構28進入集穗裝置,由于集穗裝置環(huán)形傳送帶11外表面上每間隔一定距離設有齒刀片22,并且兩條傳送帶11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這就使麥稻稞體之間寬松有間隙,由于環(huán)形平帶24的逐步擠壓和稞體的自重,稞體下落,直到穗頭落到齒刀片22的上端面,當麥稻稞體走到后端出口時,穗頭被集中到150mm的空間內,在集穗過程中,有些稞葉會阻止稞體下落,這時鋒利的齒刀片22會沖開葉筋,使稞體下落。另外轉動托輪隨動力機車34的行走而振動,從而使集穗裝置的環(huán)形傳送帶11不斷抖動,使齒刀片22與葉片之間產生一種振動、擊刺,加速稞體的下落。
麥稻稞體進入脫粒裝置16后,外表面帶有撥齒19的鏈條18象手握一樣抓緊稞體,以利于夾緊麥稻秸桿前行及防止秸桿被脫粒輪17甩帶走,脫粒輪17只對穗頭進行脫粒,因此需用動力小,脫粒后的籽粒被甩到清糠裝置37中,進行清理,同時進入清糠裝置37的少量帶稞體的穗頭,被清糠裝置37進行脫粒,因此脫粒徹底。脫粒后的秸桿經(jīng)過清稞機構15和后夾持傳送機構14進入捆扎機構,籽粒得到進一步回收,因此籽粒損失率低。
秸桿進入捆扎機構中,被內側皮帶推動做圓周運動,隨著秸桿進入數(shù)量的增加,當快滿捆體,有一定壓力時,秸桿靠近旋轉的造繩結構體,此時造繩結構體開始有效工作。秸桿被造繩結構體的鉤體2勾出一撮秸桿,由于被筒狀結構體皮帶推著和柱形桿體1的轉動,被勾出的秸桿向上、向后擰、脫,當被三角形結構體4和短桿體3攔下一部分直壓稞捆表面內,最后余下的秸桿被L形支桿5接托并隨著轉動盤、擰于稞捆表面,這樣在雙方的轉動中反復的鉤、轉、纏、插、接在捆體外表面造出一條繩子,當秸桿捆成形時,繩子已經(jīng)打一周,由于秸桿不斷進入,在壓力的作用下,前端漲捆口的弧形板體10克服復位彈簧的拉力而漲開,其漲開的程度受限位板9的限制,此時新的秸桿進入到漲開的漲捆口中,造繩結構體將繩接頭抱、插、纏接在捆體上,形成成捆,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作用下,后端出捆口的弧形板體10克服復位彈簧的拉力而漲開,將捆體送出,出捆桿12使捆扎好的秸桿豎直落地,便于回收,播種裝置36隨之進行播種,從而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
權利要求1.一種造繩結構體,含有柱形桿體,其特征是柱形桿體的上端部向下折彎曲形成一個倒U形鉤體,在該鉤體右側方的柱形桿體上固定有一個三角形結構體,該三角形結構體頂點與柱形桿體固定在一起,并且三角形結構體的平面垂直于柱形桿體,在三角形結構體右邊角上固定有一個向上的短桿體,在所述鉤體左側方的柱形桿體上固定有一個L形支桿,該支桿的自由端向上,柱形桿體通過軸承套裝在護體中,并且其后端部通過轉軸與動力軸聯(lián)接,所述鉤體、支桿和短桿體的外緣到柱形桿體的距離相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繩結構體,其特征是所述轉軸為柔性轉軸,或為螺旋形鋼絲繩,或為剛形轉軸。
3.一種含有權利要求1所述造繩結構體的麥稻打捆裝置,含有架體、切向進稞口、出捆口、固定體、漲捆口和造繩結構體,其特征是出捆口和漲捆口兩端的豎向傳動軸分別固定在架體上,出捆口和漲捆口分別由兩個一端套裝固定在豎向傳動軸上,另一端能夠開合的弧形板體組成,固定體由套裝在出捆口終止端和漲捆口初始端的豎向傳動軸之間的弧形板體組成,所述各弧形板體圍成一個桶狀空心體,出捆口和漲捆口的初始端、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送結構與動力軸聯(lián)接,做同向轉動,每一弧形板體兩端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通過傳送帶聯(lián)接,出捆口和漲捆口的開合弧形板體上分別固定有復位彈簧,并且出捆口處的彈簧的彈性大于漲捆口出的彈簧彈性,出捆口兩端的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固定有出捆桿,使捆扎好的秸桿豎直落地,漲捆口的開合弧形板體的自由端分別與一個帶弧形條槽的限位板連接,以限制漲開的程度,出捆口初始端安裝有弧形鋼條,使秸桿沿切線方向進入,造繩結構體的護體安裝在固定體處的架體上,其轉軸與動力軸聯(lián)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麥稻打捆裝置,其特征是弧形板體兩端豎向傳動軸上從上到下分別設有三個皮帶傳送結構。
5.一種含有權利要求3所述麥稻打捆裝置的聯(lián)合收種機,含有動力機車,在該動力機車的前端安裝有剪割裝置,其后端安裝有播種裝置,其后端下部安裝有儲糧裝置,其后端左上部安裝有清糠裝置,其后端右上部安裝有脫粒裝置,其特征是麥稻打捆裝置通過架體安裝在動力機車后部,其漲捆口終止端的豎向傳動軸為后夾持傳送裝置后端同側的豎向傳動軸,造繩結構體的柱形桿體的后端通過柔形性轉軸和圓錐齒輪與后夾持傳送裝置后端的豎向傳動軸聯(lián)接,所述后后夾持傳送裝置和脫粒裝置、麥稻集穗裝置、輸送裝置從后向前依次一一連接,使剪割的麥稻豎向進入輸送夾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lián)合收種機,其特征是后夾持傳送裝置含有清稞機構和后夾持傳送機構,清稞機構的前端兩個豎向傳動軸為脫粒裝置的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其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另外最上面一組皮帶傳送機構與脫粒裝置的助力鏈輪傳送機構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后者鏈條夾持部分的麥稻的籽粒落到儲糧裝置中,儲糧裝置通過皮帶傳動機構、離合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與動力機車后端的動力軸聯(lián)接;后夾持傳送機構一側有三個豎向傳動軸,其中前端豎向傳動軸為同側清稞機構的后端豎向傳動軸,另兩個弧形分布,與另一側的豎向傳動軸之間形成弧形通道,同時作為打捆裝置的切向進稞口,所述三個豎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聯(lián)接,所述另一側的豎向傳動軸為同側清稞機構的后端豎向傳動軸;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lián)合收種機,其特征是脫粒裝置含有鏈條傳動機構、助力鏈條傳動機構、撥齒盤和脫粒輪,其中兩個鏈條傳動機構的前端鏈輪分別安裝在麥稻集穗裝置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上,其后端鏈輪分別安裝在后端兩個豎向傳動軸上,所述鏈條外側面上固定有撥齒,以利于夾緊麥稻秸桿前行及防止秸桿被脫粒輪甩帶走,在前、后端鏈輪上方的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助力鏈輪傳動機構的鏈輪,在兩端鏈輪上套裝有鏈條,該鏈條輔助夾持麥稻秸桿,在助力鏈輪上方的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撥齒盤;脫粒輪通過支架安裝在固定架及動力機車右上方,其軸線與鏈條端面成一定的夾角,并且其外表面上固定有向后端傾斜的片狀齒,其傾斜的角度使該片狀齒與麥稻秸桿的豎立方向一致,所述片狀齒沿螺旋線方向分布,從前端到后端逐步加長,成錐形狀,脫粒輪將籽粒甩到清糠裝置中,脫粒輪和清糠裝置通過皮帶傳動機構分別與后傳動軸聯(lián)接,所述后傳動軸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與中傳動軸聯(lián)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lián)合收種機,其特征是麥稻集穗裝置通過固定架前低后高的傾斜安裝在動力機車右側上部,在固定架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對豎向傳動軸,在每對豎向傳動軸上安裝有帶輪,兩端帶輪上套裝有環(huán)形傳送帶,在所述環(huán)形傳送帶的外表面上每間隔一定的距離安裝有垂直向外的齒刀片,兩個環(huán)形傳送帶相互平行排列,中間形成一個麥稻輸送夾道,在該夾道中,兩排齒刀片端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其一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分別與中傳動軸聯(lián)接,并且使兩個輸送帶同向同步運動,中傳動軸通過圓錐齒輪機構和離合機構與動力機車后端的動力軸聯(lián)接;在麥稻輸送夾道上方的固定架上安裝有一對橫向傳動軸,在該對橫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兩個帶輪,所述兩個帶輪之間套裝有環(huán)行平帶,該環(huán)行平帶與麥稻輸送夾道的端平面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并且其長度和寬度分別與麥稻輸送夾道的長度和寬度相匹配,其一端橫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前傳動軸聯(lián)接,所述前傳動軸通過鏈條傳動機構與中傳動軸聯(lián)接,環(huán)行平帶的低端位于麥稻輸送夾道的出口端,二者之間的距離為120~180mm,在環(huán)形平帶下側帶的內表面分別設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動壓輪,該轉動壓輪通過托架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四個豎向傳動軸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固定有一個撥齒盤,使麥稻秸桿能順利進出麥稻輸送夾道,輸送帶位于上下?lián)荦X盤之間,在每一輸送帶的下端面分別設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動托輪,該轉動托輪通過托架安裝在固定架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lián)合收種機,其特征是輸送裝置含有前夾持傳送機構、定位傳送機構和定點傳送機構,前夾持傳送機構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為麥稻集穗裝置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其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前夾持傳送機構的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定位傳送機構后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為前夾持傳送機構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其前端的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在定位傳送機構的同側前、后豎向傳動軸上分別間隔安裝有兩組或三組皮帶傳送結構,以夾持麥稻秸桿前行,另外在前、后端豎向傳動軸的下方固定架上安裝有前、后兩個橫向傳動軸,在前、后橫向傳動軸上套裝有平輸送帶結構,以托住麥稻秸桿的地面,并使秸桿上升的高度與麥稻集穗裝置的輸送夾道位置匹配,橫向傳動軸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前傳動軸聯(lián)接,并同時作為剪割裝置的動力輸入;定點傳送機構的左、右兩個豎向傳動軸安裝在固定架上,并且該左、右豎向傳動軸分別和定位傳送機構的前端左、右豎向傳動軸上套裝有傳送帶結構,該傳送帶外表面垂直固定有撥齒,兩個傳送帶將剪割裝置剪割掉的麥稻輸送到定位傳送機構,在定位輸送機構前端豎向傳動軸上分別安裝有撥齒盤。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聯(lián)合收種機,其特征是在動力機車前行走輪前方的固定架上安裝有清阻鏟,以保證車輪行走平穩(wěn)及播種深度一致;剪割裝置為活動式結構,其剪刀架后端活動套裝在固定架上的橫向軸上,剪刀架的前端能夠繞橫向軸轉動,在剪刀架和固定架之間安裝有升降調整螺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節(jié)能型多功能聯(lián)合收種機及其麥稻打捆裝置和造繩結構體,該造繩結構體由柱形桿體和固定于柱形桿體的倒U形鉤體、三角形結構體和L形支桿組成,在三角形結構體右邊角上固定有一個向上的短桿體,所述鉤體、支桿和短桿體的外緣到柱形桿體的距離相等。麥稻打捆裝置安裝在聯(lián)合收種機的后部,它含有架體、切向進稞口、出捆口、固定體、漲捆口,造繩結構體的護體安裝在固定體處的架體上,其向前依次和后夾持傳送裝置、脫粒裝置、集穗裝置和輸送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造繩結構體利用秸稈自身造繩,并自動將秸稈捆扎在一起,豎立在田間,結構新穎,另外能夠將麥稻穗集中在一定高度上,因此所需動力很小,能耗低,實現(xiàn)收種一體化作業(yè)。
文檔編號A01F1/00GK2751516SQ200420075328
公開日2006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6日
發(fā)明者伊海譽 申請人:伊海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