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環(huán)保技術領域的綠化裝置及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用于峭巖陡壁綠化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公路、鐵路、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然而建設過程中大量開山、采石、形成很多裸露的巖石坡面,既破壞了植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又有損生態(tài)景觀,有悖于現(xiàn)代社會對環(huán)保的要求。目前,在峭巖陡壁邊坡上傳統(tǒng)的綠化方法有以下幾種一種是掛網(wǎng)護坡法,它是在比較陡峭的山石坡壁或土坡陡坎上掛鐵絲網(wǎng),在網(wǎng)上噴混有纖維的泥漿種草或種小灌木。缺點是工作量大,難于鞏固,易被沖刷、滑坡,難于推廣應用,不能種喬木,所以推廣應用受到限制;另一種是鑿石客土法它是在山巖緩坡段鑿坑或鑿槽做種植穴,再客土于樹穴,比較掛網(wǎng)法,不是面面俱到滿客土,只在局部(種植穴)客土,客土工程量小一些。缺點十分明顯鑿石十分艱難,石坑石槽排水性極差,積水爛根死苗現(xiàn)象普遍。幾乎沒有植物能與之匹配,難成活。
另一種是框格護坡法先在斜坡上挖成深溝,再用模板做成2M見方的混凝土的框格,然后在框格內(nèi)種植草類植物或小花灌木。
從上述各種對峭巖陡壁實施綠化方法分析可見,山體創(chuàng)面多陡峭、多破碎其陡峭程度,按照常規(guī)不能開挖樹坑,不能綠化。在采石場即使緩坡帶堆積有碎石,形成厚厚的透水層,也只能在峭巖陡壁的表面種植一些生命力不強的草類植物或小花灌木,而不能種植生命力強、生長年代長的參天大樹,由于這類草木植物或小花灌木的根系難于深入巖隙,其在峭巖陡壁上的附著力低,遇有強風暴雨即會脫落破壞。因此它們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峭巖陡壁裸露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破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供各類植物栽培生長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及其施工方法。這種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可將各種花草樹木栽培在峭巖陡壁或陡坡,最大限度恢復植被覆蓋,防止巖面風化剝落,水土流失,坍塌滑坡。
本發(fā)明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由可固定在峭巖陡壁上的支撐梁和可架置在支撐梁上的L形單槽壁結構板構成。
所述的支撐梁為鋼筋,鋼筋的一端彎曲成直角彎頭。
所述的L形單槽壁結構板由板材和砌置在其外側邊沿的圍墻構成。
所述板材可以是鋼筋混凝土板或防腐木板。
所述的圍墻高度至少為300mm。
所述圍墻和隔板均為紅磚墻。
本發(fā)明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一、在欲施行綠化的峭巖陡壁面施工建植物栽培槽,即在峭巖陡壁面放線打點在坡壁高程方向,順著坡面,按200~600cm間距設定的行距點位,然后在每個點位上,沿水平橫向按間距為300~800mm之規(guī)律放線筑制支撐梁的固定點位;二、鉆孔在工序一設定的支撐梁固定點位,用電鉆以水平方向鉆制與支撐梁直徑相適應的樁孔,樁孔深度至少為300mm;三、支撐梁固定安裝將支撐梁直頭端插入樁孔直到孔底,支撐梁彎頭向上,并灌入水泥沙漿予以固定;四、鋪設L形單槽壁結構板將L形單槽壁結構板安放在支撐梁上,緊靠石壁,以此類推,完成所有支撐梁上L形單槽壁結構板的鋪設;五、排水保水處理L形單槽壁結構板對接之間隙,L形單槽壁結構板與坡壁之間留有的空隙均做斷續(xù)式密封,留出的縫隙有利于排水保水及樹根擴展;六、客土填土在形成的槽腔內(nèi)填入摻有蘑菇肥或泥炭的壤土至圍墻上沿,蘑菇肥或泥炭的摻入量為壤土體積的5~25%,即成為栽培各種植物的栽培槽。
本發(fā)明在峭巖陡壁植樹綠化施工方法的設計原理是在峭巖陡壁上修建階梯棧道狀栽培槽,在栽培槽內(nèi)客土后,形成適應樹木生長的的栽培條件,在上述前提下,再選用耐旱、淺根性、根系強大、附著力強、生命力強的喬木類植物作為護坡樹種。經(jīng)常規(guī)栽培后,使喬木類植物盤根錯節(jié)糾結成網(wǎng)的樹根固定在栽培槽支撐梁和峭巖陡壁之縫隙,牢固地扎根在峭巖陡壁上。圍墻所采用的紅磚墻,既有非常強的保水、保肥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紅磚墻所具有的特性,可為植物的栽培和生長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條件,更加有利于植物根系在峭巖陡壁表面縫隙的附著和扎根。
本發(fā)明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可用作各種植物的栽培,如霸王鞭、爬墻虎、絡石等藤本植物;野牡丹、龍船花等開花灌木。喬木可選用大葉榕、構樹、高山榕及細葉榕等。喬木類植物具備耐旱、耐瘠、抗逆性等特性,且其根系耐旱、淺根、好氣,根系的的附著能力強,幾乎“浮”于石表而生,穿石破巖能力特別強,可扎進任何石隙。能適應在峭巖陡壁上的生長。
本發(fā)明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的實施具有以下優(yōu)點a、“能為”原有技術所“不能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項技術能在破碎、陡峭的巖壁上種樹,故本發(fā)明具有原有技術無可比擬的、開創(chuàng)性的優(yōu)越性。
b、充分利用植物涵養(yǎng)雨水的特性顯著改善涵養(yǎng)水狀況,提高涵養(yǎng)水能力。通常一場雨過后二三十分鐘山坡上雨水就流失了,而修建在峭巖陡壁面上的階梯棧道狀栽培槽則可將由山上流下的雨水層層被攔截,滿足栽培槽內(nèi)植物生長需要的水份,它可使峭巖陡壁面石隙雨后三五天仍保持濕潤,樹池土壤、紅磚更濕潤。雨水停留時間越長,滲入坡體機會就越多,樹木生存機會也大。
c、種喬木時,配套種植速生藤蔓植物,藤蔓迅速布滿坡面,可為喬木根系的擴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D、在峭巖陡壁面上可栽培大型樹木植物,成活的樹木根系布滿峭巖陡壁面,形成峭巖陡壁的保護網(wǎng),既可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峭巖陡壁裸露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破壞,又可綠化峭巖陡壁,美化環(huán)境。
本發(fā)明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的具體結構和施工方法由以下附圖和
圖1是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結構示意圖;圖2是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在峭巖陡壁表面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從圖1可以清楚地看到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由可固定在峭巖陡壁上的支撐梁1和可架置在支撐梁1上的L形單槽壁結構板2構成。所述的支撐梁1為Ф20mm、長度為125cm的鋼筋,鋼筋端部5cm處做成直角彎頭。所述的L形單槽壁結構板2由鋼筋混凝土板21和砌置在其外側邊沿的圍墻22構成。L形單槽壁結構板2與峭巖陡壁坡面構成的槽腔內(nèi)設有分隔板3。所述圍墻22和分隔板3均為紅磚墻,圍墻22的高度至少為300mm。鋼筋混凝土板21的規(guī)格為長110cm、寬60cm、厚4cm。圍墻高為500mm,分隔板3的設置間距為350cm。
本發(fā)明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的具體施工方法是一、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安裝行距、支撐梁位置的確定在欲施行綠化的峭巖陡壁面施工建植物栽培槽,即在峭巖陡壁面放線打點在坡壁高程方向,順著坡面,按400cm間距設定行距點位,然后在每個點位上,沿水平橫向按間距為800、300、800、300mm……之規(guī)律放線確定支撐梁1的固定點位;二、鉆孔在工序一設定的支撐梁固定點位,用電鉆以水平方向在峭巖陡壁上鉆制孔徑Ф25mm,孔深為600mm的樁孔;三、支撐梁固定安裝將支撐梁直頭端插入樁孔直到孔底,支撐梁彎頭向上,并灌入水泥沙漿予以固定;四、鋪設L形單槽壁結構板將鋼筋混凝土板橫架在間距為800mm的兩根鋼筋上,緊靠石壁,鋼筋混凝土板的兩端均超出鋼筋外150mm,以此類推,完成所有鋼筋上的鋼筋混凝土板的鋪設;在鋪設好的鋼筋混凝土板外沿,用紅磚砌成高500mm的圍墻,與峭巖陡壁坡面形成槽腔,在槽腔內(nèi)按350cm間隔做分隔板磚墻;五、排水保水處理用水泥漿將板材對接間隙,板材與坡壁之間留有的空隙做斷續(xù)式密封,留出的縫隙有利于排水保水及樹根擴展;六、客土填土在形成的槽腔內(nèi)填入摻有蘑菇肥或泥炭的壤土至圍墻上沿,即成為栽培各種植物的栽培槽,蘑菇肥或泥炭的摻入量為壤土體積的15%。
圖2所示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在峭巖陡壁表面上實施的示意圖,通過本發(fā)明方案將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建立在峭巖陡壁坡面,在峭巖陡壁坡面上形成階梯棧道狀栽培槽。在栽培槽內(nèi)栽培大型樹木植物,利用雨水即可滿足栽培槽內(nèi)植物生長需要的水份,它可使峭巖陡壁面石隙雨后三五天仍保持濕潤,成活的樹木根系布滿峭巖陡壁面,形成峭巖陡壁的保護網(wǎng),既可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峭巖陡壁裸露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破壞,又可綠化峭巖陡壁,美化環(huán)境。
權利要求
1.一種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由可固定在峭巖陡壁上的支撐梁和可架置在支撐梁上的L形單槽壁結構板及槽內(nèi)分隔板構成,槽壁間設有滲水間隙。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支撐梁(1)為鋼筋,鋼筋的一端彎曲成直角彎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L形單槽壁結構板(2)由板材(21)和砌置在其外側邊沿的圍墻(22)構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板材(21)是鋼筋混凝土板或防腐木板。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圍墻(22)和分隔板(3)均為紅磚墻。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鋼筋直徑Φ為15~35mm,長度為100~150cm,鋼筋端部5~10cm處做成直角彎頭。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圍墻(22)的高度為300~500mm,槽內(nèi)分隔板3的間隔為350~400cm。
8.權利要求1所述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一、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行距、支撐梁位置的確定在欲施行綠化的峭巖陡壁面施工建植物栽培槽,即在峭巖陡壁面放線打點在坡壁高程方向,順著坡面,按200~600cm間距設定的行距點位,然后在每個點位上,沿水平橫向按間距為300~800mm之規(guī)律放線筑制支撐梁的固定點位;二、鉆孔在工序一設定的支撐梁固定點位,用電鉆以水平方向鉆制與支撐梁直徑相對應的樁孔,孔深至少為300mm;三、支撐梁固定安裝將支撐梁直頭端插入樁孔直到孔底,支撐梁彎頭向上,并灌入水泥沙漿予以固定;四、鋪設L形單槽壁結構板將L形單槽壁結構板安放在支撐梁上,緊靠石壁,以此類推,完成所有支撐梁上L形單槽壁結構板的鋪設;五、排水保水處理L形單槽壁結構板對接之間隙,L形單槽壁結構板與坡壁之間留有的空隙均做斷續(xù)式密封,留出的縫隙有利于排水保水及樹根擴展;六、客土填土在形成的槽腔內(nèi)填入摻有蘑菇肥或泥炭的壤土至圍墻上沿,蘑菇肥或泥炭的摻入量為壤土體積的5~25%,即成為栽培各種植物的栽培槽。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撐梁1的固定點位是沿坡壁高程方向,順著坡面,按400cm間距設定行距點位,然后在每個點位上,沿水平橫向按間距為800、300、800、300mm……之規(guī)律放線確定。
全文摘要
一種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由可固定在峭巖陡壁上的支撐梁和可架置在支撐梁上的L形單槽壁結構板及槽內(nèi)分隔板構成。其施工方法包括峭巖陡壁植物栽培槽安裝行距、支撐梁位置的確定;鉆孔;支撐梁固定安裝;鋪設鋼筋混凝土板;栽培槽圍墻制作;排水處理和客土填土工序。本發(fā)明可在峭巖陡壁上修建階梯棧道狀栽培槽,栽培槽內(nèi)客土后,即形成適應各種花草樹木生長的栽培條件。在峭巖陡壁面上可栽培大型樹木植物,成活的樹木根系布滿峭巖陡壁面,形成峭巖陡壁的保護層,既可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峭巖陡壁裸露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破壞,又可綠化峭巖陡壁,美化環(huán)境。
文檔編號A01G23/00GK1561678SQ20041002659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潘傳瑞 申請人:潘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