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冰箱,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干燥室和加濕室的冰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冰箱在我國的普及率很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的功能已經不僅僅是儲存基本的綠葉蔬菜和水果以及肉類,需儲存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其中有需要高濕度的食品如水果、新鮮蔬菜等,有喜濕但濕度不能過高的米飯、饅頭等,同時也有需要低濕度的干貨如茶葉、香菇、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等食品。
[0003]現有干濕分儲技術大都是將干區(qū)與濕區(qū)獨立開的兩個空間,兩空間之間關聯性不大,不能綜合利用兩空間中的水分,從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冰箱中的水分,不能很好地實現食物的保鮮。
[0004]另外,如第CN104501498A號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冰箱,包括干區(qū)、濕區(qū)及調濕裝置。干區(qū)與濕區(qū)位于冷藏區(qū)且相互隔離,干區(qū)與濕區(qū)之間形成有間隔壁。調濕裝置嵌入于間隔壁中,調濕裝置包括位于干區(qū)的冷端及位于濕區(qū)的熱端,冷端用于降低干區(qū)的溫度以形成低濕度環(huán)境,熱端用于加熱冷凝水以形成有高濕度環(huán)境。但是這種干濕分儲裝置是利用半導體兩端一端為熱端另一端為冷端,熱端升溫加熱冷凝水使得熱端的濕度增大的同時,濕區(qū)的溫度上升。這種干濕分儲裝置成本較高,在除濕或者增濕過程中增加了冰箱的能耗;而且干區(qū)的除濕與濕區(qū)的增濕必須同時進行,所以在使用中存在很多問題。
[0005]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冰箱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干燥室和加濕室的冰箱。
[0007]為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冰箱,包括干燥室、加濕室、給所述干燥室和加濕室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統(tǒng)、用于調節(jié)干燥室和加濕室的濕度的調濕裝置,所述制冷系統(tǒng)包括設有蒸發(fā)器和風扇的冷卻室、與所述冷卻室相連通且分別給干燥室和加濕室提供冷量的干風道與濕風道,所述調濕裝置包括連接于干風道上的除濕裝置、連接于濕風道上的加濕裝置、連通所述除濕裝置與所述加濕裝置的導水結構;所述除濕裝置與所述蒸發(fā)器通過導熱結構連通。
[0008]一種冰箱,包括干燥室、加濕室、給所述干燥室和加濕室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統(tǒng)、用于調節(jié)干燥室和加濕室的濕度的調濕裝置,所述制冷系統(tǒng)包括設有蒸發(fā)器和風扇的冷卻室、與所述冷卻室相連通且分別給干燥室和加濕室提供冷量的干風道與濕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濕裝置包括連接于干風道上的除濕裝置、連接于濕風道上的加濕裝置、連通所述除濕裝置與所述加濕裝置的導水結構;所述除濕裝置與所述蒸發(fā)器通過導熱結構連通。
[000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除濕裝置包括由導熱良導體做成的第一外殼、設于第一外殼內具有高比表面積的立體多孔結構的第一金屬網、設于所述第一外殼的中部或中上部上與所述干風道連通的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熱結構為連通所述除濕裝置與所述蒸發(fā)器的至少一個金屬條或金屬片。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濕裝置包括導熱良導體做成的第二外殼、設于所述第二外殼內具有高比表面積的立體多孔結構的第二金屬網、鋪設與第二金屬網上的高吸水的纖維材料、設于所述第二外殼的中部或中上部與濕風道連通的第二進氣口和第二出氣口。
[0012]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水結構采用導熱性能差的材料制作,或者所述導水結構與所述除濕裝置和/或所述加濕裝置絕熱連通。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導水結構的上端連接于所述除濕裝置的中部或中下部,導水結構的下端伸入所述加濕裝置內并位于所述加濕裝置的底部。
[0014]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濕裝置的中下部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設置位置高于所述導水結構的底端。
[0015]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冰箱還包括設于所述蒸發(fā)器下方的接水盤、連通所述接水盤與所述加濕裝置以將所述接水盤內的水導入所述加濕裝置的水管。
[0016]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濕室和干燥室為同一個間室。
[0017]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冰箱還具有連通所述冷卻室與所述干燥室的第一風道、連通所述冷卻室與所述加濕室的第二風道。
[001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冰箱分別通過除濕裝置、加濕裝置控制所述干燥室和加濕室內的濕度;且所述加濕室或干燥室可單獨使用,便于控制。另外,所述除濕裝置與所述蒸發(fā)器通過導熱結構連通,使得除濕裝置內的溫度基本接近于蒸發(fā)器的溫度,從而干風道內的冷空氣在經過除濕裝置時,水蒸氣受冷凝結成冷凝水;冷凝水匯集后經過導水結構流入所述加濕裝置,所述加濕裝置通過冷凝水揮發(fā)增加所述濕風道內冷空氣的濕度,進而提高加濕室的濕度,達到用戶需求。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干燥室與加濕室獨立設置的冰箱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發(fā)明的調濕裝置與制冷系統(tǒng)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是除濕裝置的分解圖。
[0022]圖4是加濕裝置的分解圖。
[0023]圖5是另一實施方式中干燥室與加濕室為同一間室的冰箱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另一實施例中調濕裝置與制冷系統(tǒng)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0026]請參閱圖1~圖6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冰箱100,包括干燥室10、加濕室20、給所述干燥室10和加濕室20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統(tǒng)30、用于調節(jié)干燥室10和加濕室20的濕度的調濕裝置40。本實施例中,所述冰箱100具有冷藏室和冷凍室,所述干燥室10與所述加濕室20為設于所述冷藏室中的兩個獨立的制冷間室。
[0027]所述制冷系統(tǒng)30包括壓縮機31、冷凝器(未圖示)、毛細管(未圖示)、設于冷卻室內的蒸發(fā)器32和風扇33、與所述冷卻室相連通且分別給干燥室10和加濕室20提供冷量的干風道34與濕風道35。所述干風道34和濕風道35呈并聯式設置,且所述干風道34和濕風道35分別設有干風門36與濕風門37,干風門36與濕風門37各自獨立控制,從而干燥室10與加濕室20可以單獨工作,在使用中低成本而且方便。風扇33運行將蒸發(fā)器32周圍的冷空氣分別經過所述干風道34和濕風道35輸送至所述干燥室10和所述加濕室20以給所述干燥室10和加濕室20提供冷量。
[0028]所述調濕裝置40包括連接于干風道34上的除濕裝置41、連接于濕風道35上的加濕裝置42、連通所述除濕裝置41與所述加濕裝置42的導水結構43、用于收集蒸發(fā)器化霜水的收集裝置45、連通所述收集裝置45與所述加濕裝置42的導水管。所述除濕裝置41將濕風道35中冷空氣的水蒸氣凝結成冷凝水,從而使得輸入所述干燥室10內的冷空氣的濕度較低,適合儲存干貨;所述冷凝水通過導水結構43輸送至加濕裝置42 ;所述收集裝置45通過導水管將化霜水輸送至加濕裝置42中,使得加濕裝置42有充足的水源;所述加濕裝置42通過促進所述冷凝水的揮發(fā)提高濕風道35中冷空氣的濕度,以使得輸送至加濕室20內的冷空氣濕度較大,保證加濕室20具有較高的濕度,適合存放水果蔬菜等。
[0029]所述除濕裝置41與所述蒸發(fā)器32通過導熱結構44連通,使得除濕裝置41內的溫度基本接近于蒸發(fā)器32的溫度,從而濕風道35內的冷空氣在經過除濕裝置41時,水蒸氣受冷凝結成冷凝水;冷凝水匯集后經過導水結構43流入所述加濕裝置42。
[0030]具體地,所述除濕裝置41包括由導熱良導體做成的第一外殼411、設于第一外殼411內具有高比表面積的立體多孔結構的第一金屬網412、設于所述第一外殼411的中部或中上部上與所述干風道34連通的第一進氣口 413和第一出氣口 414。
[0031]所述導熱結構44為連通所述第一外殼411與所述蒸發(fā)器32的至少一個金屬條或金屬片等,以使得所述除濕裝置41與所述蒸發(fā)器32可充分地進行熱交換;當金屬條或金屬片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