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人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多功能雙人翻身床。
背景技術:
人在臥床時總有部分肢體要受到壓迫,造成受壓部位血液循環(huán)不良或阻斷。如果 肢體受到壓迫的時間過長,輕則神經(jīng)麻木、影響睡眠質量,重則造成受壓迫部位的肉體壞 死,長此以往器官功能受影響而加速退化導致引發(fā)慢性病,而臥床不起的重病人、老人等在 得不到良好護理時就會患褥瘡。其實,正常人若保持一種臥姿超過1-2個小時,就有患褥瘡 的危險。而1-2小時不翻身對于老人、神經(jīng)感應閾值高的人群、以及疲勞過度的人群乃至正 常人都是十分普遍的事。只是壞死的肉體較少,人體自身可以修補恢復,大部分人沒有注意 到而已。因此,定時翻身,不斷改變臥床體位,減少身體受壓迫部位的持續(xù)受壓時間,有助于 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速消除疲勞、調和身體各器官功能、減少因身體不適而被喚醒的次數(shù),從 而大大延長深度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促進身體健康。這不僅對病人、老人是必需的,這 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有益的?,F(xiàn)有翻身床、護理床大都是針對臥床不起的重病人和老人的護理而設計,床的形 態(tài)、結構與人們心中固有的床的概念有較大差別,所謂的翻身床因成本原因也大都簡化為 搖擺床,翻身角度不夠、沒有顧及翻身姿態(tài),其安全性也不盡人意,不適合進入家庭,不能兼 顧醫(yī)療護理和作為家用保健床雙重使用功能,而雙人用的翻身床目前還沒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雙人翻身床,其翻身徹底、自動化程度高、易于操作, 可供雙人使用,能廣泛適用于大眾保健家居。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人翻身床,它包括床架,床架內設有翻轉單元,翻轉單元包括 二個翻轉動力機構、二個翻轉機構、二個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和一個中隔機構;所述翻轉機構 包括翻轉板、移動板,翻轉板包括有翻轉框架和中間板,中間板固定安裝于翻轉框架上,翻 轉框架通過轉軸安裝于床架上可轉動,移動板與翻轉板的翻轉框架鉸接;中隔機構位于翻 轉單元的中部,二個翻轉動力機構、二個翻轉機構、二個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分成左右兩組分 布在中隔機構兩側,中隔機構支撐兩側的翻轉機構,中隔機構通過自身的一可防止物品掉 入翻轉機構下方的連接裝置與翻轉機構的翻轉框架相連;翻轉動力機構驅動翻轉板轉動, 通過翻轉板的翻轉框架帶動移動板運動,移動板下的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導引移動板配合翻 轉機構運動,協(xié)助形成能托住側翻人體的由右側翻轉板與移動板構成的L形折轉結構及由 左側翻轉板與移動板構成的反L形折轉結構,翻轉框架還帶動另一端中隔機構的連接裝置 運動以形成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的屏障。這樣的設置不僅實現(xiàn)了翻身功能,而且 可供雙人使用,還互不干擾。所述的中間板下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 槽上,需要移動中間板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0007]所述的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包括設置于移動板下方且與床架的床側架固接的導引 軌、固接于移動板邊上并可在引軌上滾動的移動板支撐輪、可固接于移動板下也可固接于 導引軌上的下降支撐輪,移動板支撐輪、下降支撐輪的交替滾動作用于移動板共同導引移 動板伴隨在翻轉框架一側進行協(xié)同下降并相對翻轉框架折轉近90度活動及回復到原水平 位活動,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的結構設置及運動配合也使翻轉框架的翻轉角度可達使人充分 翻身的正負90度,翻轉框架相對床架正反轉配合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對移動板運動的協(xié)同 導引作用,使移動板與翻轉板構成的翻轉機構能完成右側L形折轉翻轉活動和左側反L形 的折轉翻轉活動,L形或反L形的底部能很好地及時托住下滑人體,使睡夢中的人體不至移 位。所述的中隔機構包括支撐兩側翻轉機構的支架,支架上安裝有二布片滑桿,支架 上還安裝有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的連接裝置,連接裝置為二彈性布片,二彈性布 片分別繞過二布片滑桿中上方后固定在翻轉框架邊緣上,布片滑桿的上方有布片壓板,布 片壓板壓于彈性布片和布片滑桿的上方,布片壓板與兩側的彈性布片形成的屏障可防止物 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為使側翻的人體不會因翻轉或其它原因導致猝然倒下俯臥并有一個好的側臥姿 勢,而且還可讓人在床上坐起時能屈腿,所述的翻轉框架上還設有滑槽,在兩個翻轉板背面 還各設有形成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的讓用戶屈腿及手臂不受壓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翻身 姿態(tài)連動單元包括連動動力機構、用于安裝連動動力機構的動力支架、用于帶動用戶屈腿 的屈腿機構、用于使用戶手臂不被壓在身下的拉手機構、用于將屈腿機構的運動傳遞給拉 手機構的連動中間機構,動力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 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動力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連動 動力機構安裝于動力支架上,連動動力機構驅動屈腿機構運動,屈腿機構通過連動中間機 構帶動拉手機構運動。所述的屈腿機構包括一屈腿動力轉臂、一屈腿支架、一屈腿鏈板、一滑塊,屈腿動 力轉臂上設有滑槽,屈腿鏈板至少有四塊以上鏈小板絞接而成,屈腿鏈板有三個絞接位可 轉動,三個可轉動絞接位將屈腿鏈板分成腳跟板區(qū)、小腿板區(qū)、大腿板區(qū)和屈腿過渡板,腳 跟板區(qū)的鏈小板與滑塊鎖接后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大腿板區(qū)的鏈小板與滑塊鎖接后 安裝在屈腿動力轉臂的滑槽上,屈腿過渡板的另一端與中間板絞接,其余鏈小板的絞接位 有鎖接裝置固定或鏈小板直接鎖接在滑塊上安裝于相應的位置上后使絞接位實質不能轉 動,屈腿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 需要移動屈腿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屈腿動力轉臂的轉軸安裝于 屈腿支架上,屈腿動力轉臂由連動動力機構驅動,屈腿動力轉臂通過滑塊帶動屈腿鏈板活 動,屈腿鏈板的小腿板區(qū)還另設有將人小腿固定在小腿板區(qū)的裝置可使人腿能跟隨屈腿機 構一起運動完成屈腿動作;所述的拉手機構包括一杠桿、一拉手轉臂,杠桿的支點固定在翻轉框架上,拉手轉 臂通過軸承安裝在杠桿的阻力臂上可轉動,杠桿的動力臂通過連動中間機構連接屈腿動力 轉臂,屈腿動力轉臂轉動時能夠帶動杠桿運動,拉手機構的能及時將人的肩臂轉離人體的 原自然下垂位置不致被翻轉后的人體壓在下面;所述的連動中間機構為一運動傳遞機構,其作用是將屈腿動力轉臂的運動傳遞給拉手機構的杠桿動力臂。所述的翻轉動力機構與連動動力機構均為可控動力機構,左右兩側的翻轉動力機構與連動動力機構各有一套自動控制系統(tǒng)控制同側翻轉動力機構與連動動力機構的協(xié)同 運轉,使翻轉單元其中一側與同側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協(xié)同運動完成在左或右翻轉的同時形 成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而連動動力機構的自動控制部分還另設有機關可脫離自動控制系 統(tǒng)單獨運行控制以單獨形成屈腿動作。為使用戶在坐起時能有一個舒適的靠背,所述的兩個翻轉板背面還各設有讓用戶 坐起時靠背和托臂的起靠背展翅單元,起靠背展翅單元包括起背動力機構、用于安裝起背 動力機構的起背動力支架、起背機構和展翅連動機構,所述的起背機構包括一起背轉臂、一 用于安裝起背轉臂的起背支架和一安裝于起背轉臂的錯位移動裝置,所述的起背動力支架 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起 背動力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所述的起背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 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起背支架時可通過 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起背動力機構安裝于起背動力支架上,起背機構安裝于 起背支架上,起背動力機構驅動起背機構上下轉動并連動帶動展翅連動機構運動。所述的展翅連動機構包括延遲展翅機構、展翅機構和展翅支架,展翅支架的基部 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展翅支架 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延遲展翅機構由起背機構的起背轉臂與展翅支 架之間產生的位移獲得運動,延遲展翅機構帶動展翅機構運動,展翅機構還跟隨起背機構 轉動。所述的延遲展翅機構包括一二連桿、一連桿限位擋桿、一二連桿回復卡位裝置;所 述的展翅機構包括一雙搖桿機構、一展翅推桿、一直角轉角絞接裝置、一導向裝置,所述的 雙搖桿機構的機架為一背板,雙搖桿機構的從動搖桿為一翅板,翅板與背板絞接,所述的背 板為絞接有鏈小板的背板,鏈小板可通過鎖接裝置固定在背板的同一平面上,背板下端與 中間板絞接,所述的背板還與錯位移動裝置連接并跟隨起背轉臂一起轉動,錯位移動裝置 的作用在于將起背轉臂的正向力傳遞給背板的同時將背板與起背轉臂之間的縱向錯位造 成的摩擦力減小,所述的導向裝置為一帶滑塊的導向桿,導向裝置的導向桿固定在雙搖桿 機構的背板上,導向裝置的滑塊與直角轉角絞接裝置固接,導向裝置的作用在于將延遲展 翅機構傳遞給展翅機構的運動限制在雙搖桿機構的運動平面上,展翅推桿的一端與直角轉 角絞接裝置絞接,展翅推桿的另一端與雙搖桿機構的主動搖桿或連桿絞接,二連桿的一端 與展翅支架絞接,二連桿另一端與直角轉角絞接裝置絞接,連桿限位擋桿與導向裝置的滑 塊固接,所述的直角轉角絞接裝置的作用在于將二連桿運動平面的運動轉換到雙搖桿機構 的運動平面上。展翅機構的作用在于展開其翅板以加寬背板區(qū)寬度的不足以便讓用戶坐起 時更好地靠背和托臂,延遲展翅機構的作用在于推遲展翅機構張開其翅板的時間使翅板張 開時有展開的空間,并且延遲展翅機構在回復運動時則能先帶動展翅機構收起翅板,發(fā)揮 后一作用的裝置是延遲展翅機構的二連桿回復卡位裝置。同側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與坐起靠背展翅單元分別運動可共同完成坐起時屈腿 靠背姿態(tài)。本實用新型總的有益效果是[0019]鏈板式的床板和相應的可移動裝置設計使雙人翻身床通過簡單的調整就滿足不同高度、不同體型用戶的需求,特別是在翻轉框架等架構上直接設置滑槽使選擇更低成本 的材料成為可能,降低了生產成本;翻身單元在折轉翻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L形或反L形底 部能很好地及時托住下滑人體,使睡夢中的人體不至移位;尤其是翻身還顧及了翻身姿態(tài) 即形成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而且翻身徹底、翻身安全,這是現(xiàn)有翻身床所不具備的。整個 設計結構簡潔、自動化程度高、易于操作,能廣泛適用于大眾保健家居。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翻轉單元橫切面?zhèn)鲃釉砗唸D。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縱切面?zhèn)鲃釉砗唸D。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起靠背展翅單元縱切面?zhèn)鲃釉砗唸D(省略二連桿回復卡位 裝置)。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展翅連動機構起始位置橫切面?zhèn)鲃釉砗唸D(省略二連桿回 復卡位裝置)。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二連桿回復卡位裝置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雙人翻身床,它包括床架,床架之內設有翻轉單元。如圖1所示,所述的翻轉單元包括二個翻轉動力機構、二個翻轉機構、二個翻轉協(xié) 同運動機構和一個中隔機構,二個翻轉動力機構、二個翻轉機構、二個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分 成左右兩組分布在中隔機構兩邊。所述的翻轉機構包括翻轉板、移動板,移動板可分為左移動板1、右移動板2,翻轉 板包括有翻轉框架3和中間板4(中間板4見圖2),翻轉框架3上設有滑槽(圖中未標出, 因使用簡圖的原因,所有圖示的滑塊與滑槽的關系皆以滑塊與導桿的形式代替出現(xiàn),特此 注明),翻轉框架3上設有轉軸,轉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床架上使翻轉框架3可相對床架自由 轉動,翻轉框架3下還設有加固架(未圖示),中間板4下固接有滑塊5,滑塊5上有鎖定螺 栓49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3的滑槽上,左移動板1與右移動板2上也設有滑槽,左 移動板1在左翻轉板的左側和其翻轉框架3鉸接,右移動板2在右翻轉板的右側和其翻轉 框架3鉸接;所述的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各包括一導引軌7、一移動板支撐輪8、一下降支撐輪9, 導引軌7固接于床架的床側架48的內側面,移動板支撐輪8固接于左移動板1、右移動板2 的邊上并可在導引軌7上滾動,下降支撐輪9固接于左移動板1、右移動板2上可在導引軌 7上滾動,下降支撐輪9也可固接于導引軌7上,此時,下降支撐輪9可在左移動板1或右移 動板2上滾動(此實施方式未圖示)。所述的中隔機構包括一支架10、二彈性布片、二布片滑桿13、一布片壓板14,彈性 布片在本實施例中為布片11與彈簧12(所述的彈性布片也可以是似松緊帶樣可以伸縮的 布片或軟薄材料,所述的布片11可以是各種纖維布,也可以是薄的軟性膠片、塑料布等), 支架10與床架固接,支架10可支撐翻轉框架3,布片滑桿13與支架10固接,彈簧12的一 端與支架10固接,布片11的一端固定在翻轉框架3邊緣上,布片11的另一端繞過布片滑桿13后由彈簧12鉤住,布片壓板14與支架10固接且壓于布片11和布片滑桿13的上方, 布片壓板14與兩側的布片11形成的屏障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所述的翻轉動力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為可控動力機構,二翻轉動力機構各包括一翻 轉電動推桿15(電動推桿也可以用液壓氣動機構代替)和一套用于控制電機正反轉及停動 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未圖示),翻轉電動推桿15的基部與床架銷接,翻轉電動推桿15的未端 通過銷接座6與翻轉框架3銷接,自動控制系統(tǒng)有二個控制點,一個位置控制開關設置于床 平面原點,另外一個限位開關設置于翻轉框架3實現(xiàn)翻轉的兩個最大翻轉點(一般不超過 正負90度的位置),圖中未標出(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再予說明)。通過上述的二個控制 點設置即可實現(xiàn)控制翻轉框架3在二個控制點上任意停留。當需要使用翻身功能時,先假設需要使用左側,啟動左側翻轉動力機構的自動控 制系統(tǒng),翻轉電動推桿15正向推動翻轉框架3從床平面水平位開始左側轉動,翻轉框架3 帶動與其左側絞接的左移動板1向下運動并拉動右側的布片11向上運動,左移動板1在下 降支撐輪9的作用下,左側移動板1的自由端被頂起,當移動板支撐輪8與導引軌7接觸,移 動板支撐輪8代替下降支撐輪9托住左移動板1繼續(xù)向下運動,直到翻轉框架3達到最大 翻轉角度時停止,實現(xiàn)翻轉框架3向左側翻轉,此時,左移動板1與左翻轉板構成折轉形狀 似反L形,從圖1左側中可清楚看到翻轉框架3與左移動板1構成的反L形折轉,這種反L 形底部能很好地及時托住側翻下滑人體;當左翻身暫停時間結束后,改變翻轉電動推桿15 電機的極向,翻轉電動推桿15反向拉動翻轉框架3回復床平面水平位轉動,整個翻轉回復 過程可從上述運動反向類推,當翻轉框架3回復到床平面水平位時觸動設置于床平面原點 的位置控制開關,翻轉電動推桿15停動;平臥時間結束后,自動控制系統(tǒng)正向啟動,翻轉電 動推桿15正向推動翻轉框架3從床平面水平位開始左側轉動,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當需要使 用右側翻身功能時,啟動右側翻轉動力機構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其整個翻轉循環(huán)過程可從上 述左側循環(huán)折轉翻轉運動類推,只是折轉形狀變成L形,從圖1右側中可清楚看到翻轉框架 3與右移動板2構成的L形折轉。這樣,移動板支撐輪8、下降支撐輪9交替滾動作用于移 動板共同導引移動板伴隨在翻轉框架3 —側進行協(xié)同下降并相對翻轉框架3折轉近90度 活動及回復到原水平位活動,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的結構設置及運動配合也使翻轉框架3的 翻轉角度可達使人充分翻身的正負90度,翻轉框架3相對床架正反轉配合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 構對移動板運動的協(xié)同導引作用,使移動板與翻轉板構成的翻轉機構能完成右側L形折轉 翻轉活動和左側反L形的折轉翻轉活動。在左側、右側的翻轉框架3的背面還各設有一套形成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的讓用 戶屈腿及手臂不受壓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包括一連動動力機構、一屈 腿機構、一連動中間機構、一拉手機構和一動力支架16,連動動力機構帶動屈腿機構活動, 屈腿機構通過連動中間機構帶動拉手機構活動。如圖2所示,所述的動力支架16上固接有滑塊5,滑塊5上有鎖定螺栓49將滑塊 5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3的滑槽上;所述的連動動力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為可控動力機構,其包括一屈腿電動推桿17 和一用于控制電動推桿推拉運動及停動的自動控制部分(未圖示),左側或右側的可控動 力機構的自動控制部分與其同側的翻轉動力機構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有共同的控制部分,屈腿 電動推桿17的啟動受自動控制系統(tǒng)控制,使翻轉單元其中一側與同側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能協(xié)同運動,但屈腿電動推桿17另設有屈腿停動限位開關與回復停動開關(圖中未標 出)(屈腿停動限位開關與回復停動開關可為屈腿電動推桿17自帶的極限位過流保護開 關),連動動力機構的自動控制部分還另設有機關可脫離自動控制系統(tǒng)單獨運行控制;所述的屈腿機構包括一屈腿支架18、一屈腿動力轉臂19、一屈腿鏈板、一滑塊5, 屈腿動力轉臂19上設有滑槽,屈腿鏈板至少有四塊以上鏈小板20絞接而成,屈腿鏈板的長 度可通過增減鏈小板21的數(shù)量或長度來調整以適應不同用戶的腿形及需求,屈腿鏈板有 三個可轉動的絞接位,三個可轉動的絞接位將屈腿鏈板分成腳跟板區(qū)21、小腿板區(qū)22、大 腿板區(qū)23和屈腿過渡板24,腳跟板區(qū)21的鏈小板20與滑塊5鎖接后安裝在翻轉框架3的 滑槽上,大腿板區(qū)22的鏈小板20與滑塊5鎖接后安裝在屈腿動力轉臂19的滑槽上,屈腿 過渡板24的另一端與中間板4絞接,其余鏈小板20的絞接位有鎖接裝置25固定或鏈小板 20直接鎖接在滑塊5上后安裝于相應的位置上使絞接位實質不可轉動,鎖接裝置25為一 板(或桿)并有鎖定螺栓(未圖示),屈腿支架18的基部固接有滑塊5,滑塊5上有鎖定螺 栓49將滑塊5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3的滑槽上,屈腿動力轉臂19的轉軸位絞接安裝于屈 腿支架18上,屈腿電動推桿17的一端與動力支架16銷接,屈腿電動推桿17的另一端與屈 腿動力轉臂19銷接,小腿板區(qū)22還固設有用于固定人的腿部的魔術貼(未圖示),使人腿 可緊貼屈腿鏈板跟隨運動,屈腿機構的屈腿鏈板及相應的可移動設置使屈腿機構可適用于 任何腿形的用戶,或可根據(jù)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設置;所述的拉手機構包括一杠桿26、一拉手轉臂27,杠桿26是變形的,動力臂與阻力 臂不在一條直線上,拉手轉臂27的末端固接有一板(或與人手臂形狀相似的弧形板),板上 固接有魔術貼用于固定人的手臂隨拉手轉臂27運轉(未圖示),杠桿26的支點固定在翻轉 框架3上,拉手轉臂27通過軸承安裝在杠桿26的阻力臂上,拉手轉臂27還可將軸承設置 為可拆卸結構(此實施方式未圖示);所述的連動中間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可伸縮二連桿28,可伸縮二連桿28的一 連桿與屈腿動力轉臂19固接,可伸縮二連桿28的另一連桿端與杠桿26的動力臂絞接,如 圖2所示,可伸縮二連桿28的伸縮裝置為一連桿分成二段后加一可滑移的滑套50,滑套50 上有固定螺栓49將滑套50鎖定在連桿上,需要調節(jié)屈腿支架18的位置是應一并通過固定 螺栓調節(jié)滑套的位置,;所述的左側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只設置有左手的拉手機構和相應的連動中間機 構;所述的右側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只設置有右手的拉手機構和相應的連動中間機構(未 圖示)。當翻轉單元的一側需要使用時,啟動翻轉單元一側的翻轉動力機構,與其同側的 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的屈腿電動推桿17同時正向啟動,電動推桿驅動屈腿動力轉臂19轉 動,屈腿鏈板跟隨滑移,屈腿鏈板的可轉動絞接位受力的影響出現(xiàn)與人腿形一致的折轉,使 緊貼屈腿鏈板的人腿實現(xiàn)屈腿,與此同時,屈腿動力轉臂19拉動與其固接的可伸縮二連桿 28,可伸縮二連桿28拉動杠桿26,杠桿26帶動拉手轉臂27遠離翻轉框架3,固定在拉手轉 臂27上的手臂遠離人體不致被翻轉后的人體壓在下面,拉手轉臂27末端板與處于L形或 反L形底托住下滑人體的右移動板2或左移動板1相接觸時,還可使動拉手轉臂27發(fā)生旋 轉,使肩臂移開以肩甲骨部位來承受上身的重量,當?shù)竭_設定的屈腿角度時觸動屈腿停動 限位開關,屈腿電動推桿17停動,此時,人體維持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當翻身暫停時間結束后,翻轉電動推桿15啟動,屈腿電動推桿17同時逆向啟動,當屈腿電動推桿17回復到原 始狀態(tài)時觸動回復停動開關,屈腿電動推桿17停動;平臥時間結束后,翻轉電動推桿15與 屈腿電動推桿17同時啟動,進入下一循環(huán)。這樣,翻轉單元與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協(xié)同運動 便完成在左或右循環(huán)翻轉的同時形成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在左側、右側的翻轉框架3的背面還各設有一套讓用戶坐起時靠背的起靠背展翅單元,起靠背展翅單元包括一起背動力機構、一起背機構、一展翅連動機構和一起背動力支29。如圖3、圖4所示,所述的起背動力支架29的基部固接有滑塊5,滑塊5上有鎖定 螺栓49將滑塊5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3的滑槽上;所述的起背機構包括一起背支架30、一起背轉臂31、一錯位移動裝置,所述的起 背支架30的基部固接有滑塊5,滑塊5上有鎖定螺栓49將滑塊5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3的 滑槽上,起背轉臂31絞接安裝在起背支架30上,起背轉臂31上設有滑槽,所述的錯位移動 裝置包括一滑塊5,滑塊5安裝在起背轉臂31的滑槽上;所述的起背動力機構為一起背電動推桿32,起背電動推桿32的一端安裝在起背 動力支架29上,另一端與起背轉臂31銷接;所述的展翅連動機構包括延遲展翅機構、展翅機構和一可移動展翅支架47,可移 動展翅支架47的基部固接有滑塊5,滑塊5上有鎖定螺栓49將滑塊5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 3的滑槽上;所述的延遲展翅機構包括一二連桿33、一連桿限位擋桿34、一二連桿回復卡位裝 置,如圖5所示,二連桿回復卡位裝置包括一支架35、一彈簧36、一插銷37、一插銷頂桿38, 二連桿33上相應設置有插銷孔39 ( 二連桿33的兩個連桿上均有且可對接),支架35固接 在二連桿33上;所述的展翅機構包括一雙搖桿機構、一展翅推桿40、一直角轉角絞接裝置41、一 導向裝置,所述的雙搖桿機構的機架為一背板42,雙搖桿機構的從動搖桿為一翅板43,翅 板43與背板42的側向絞接,所述的背板42下端(靠下身方向)可通過絞接鏈小板20 (鏈 小板20不一定等長)而加長以適應不同用戶的背形,加長的鏈小板20通過鎖接裝置25固 定在背板42的同一平面上,最末端的鏈小板20不用鎖接裝置25固定,最末端的鏈小板20 與中間板4絞接,背板42還與錯位移動裝置的滑塊5通過螺栓固接,所述的直角轉角絞接 裝置41為將二連桿33運動平面的運動轉換為雙搖桿機構運動平面的運動的絞接座,所述 的導向裝置為一帶滑塊5的導向桿44,導向桿44固定在背板42上,導向裝置的滑塊5與直 角轉角絞接裝置41固接,展翅推桿40 —端與直角轉角絞接裝置41絞接,展翅推桿40的另 一端與雙搖桿機構的主動搖桿45或連桿46絞接,二連桿33的一端與可移動展翅支架47 絞接,二連桿33另一端與直角轉角絞接裝置41絞接,連桿限位擋桿34與導向裝置的滑塊 5固接,插銷頂桿38固接在背板42上。當用戶需要坐起時,啟動起背電動推桿32,起背電動推桿32推動起背轉臂31向上 轉動,起背轉臂31帶動背板42出現(xiàn)折轉,與此同時,起背轉臂31與可移動展翅支架47之 間的位移帶動二連桿33作相對伸直運動,當二連桿33相對伸直到與連桿限位擋桿34接觸 (圖4為接觸瞬間),二連桿33開始帶動直角轉角絞接裝置41沿導向桿44運動,直角轉角 絞接裝置41帶動展翅推桿40運動,展翅推桿40帶動雙搖桿機構運動,即開始展翅運動(此前二連桿33的相對伸直運動為延遲展翅運動),翅板43開始張開,此時(即接觸瞬間),二連桿回復卡位裝置的插銷37也處于插銷孔39對接位上,但此時的插銷頂桿38也處于頂起 插銷37的位置上,插銷37未完全插入插銷孔39,二連桿33帶插銷37離開插銷頂桿38后, 插銷37完全插入插銷孔39,直到達到用戶需要的靠背角度或達到設置最大角度時,起背電 動推桿32停動,展開的翅板加了寬背板區(qū)寬度的不足讓用戶坐起時更好地靠背和托臂,此 時配合單獨啟動同側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就可形成坐起時的屈腿靠背姿態(tài);當用戶需要回 復平臥位時,反向啟動起背電動推桿32,起背電動推桿32拉動起背轉臂31向下轉動,起背 轉臂31帶動背板42開始回復,與此同時,由于插銷37處于完全插入插銷孔39狀態(tài),二連 桿33不能屈伸只能推動直角轉角絞接裝置41并帶動展翅推桿40及雙搖桿機構運動,即開 始收翅運動,直到收翅完成插銷37回到插銷頂桿38的位置被頂起,二連桿33恢復自由狀 態(tài)開始回復到起始位置。圖4所示的展翅機構包括一對雙搖桿機構和一對展翅推桿40,但在實施過程中因 翻轉框架3的轉軸非設于對稱中心,左側的翻轉框架3的轉軸偏左,右側的翻轉框架3的轉 軸偏右,即就翻轉中心而論,左側的翻轉框架3偏左,右側的翻轉框架3偏右,這樣,左側翻 轉板的右側可不需加寬,即左側的展翅機構只需設左側的一個雙搖桿機構和一根展翅推桿 40 ;右側翻轉板的左側可不需加寬,即右側的展翅機構只需設右側的一個雙搖桿機構和一 根展翅推桿40 (此實施方式未圖示)。在翅板43上還可增設磁吸裝置增大起始張開阻力(未圖示)。所述的錯位移動裝置還可以為一轉輪,轉輪安裝在起背轉臂31上并與背板42活 動接觸,此時加長的鏈小板20的最末端鏈小板20則需用鎖接裝置25固定(此實施方式未 圖示)。在翻轉框架3的頭部位置還設有兩張擋板,一張設于左邊翻轉框架3的頭部位置 左側,一張設于右邊翻轉框架3的頭部位置右側,兩張擋板可拆卸,擋板和頭部的背板位置 有魔術貼可粘緊枕頭,擋板的作用在于保護頭部不會因側翻身而向側向滑落(未圖示)。本實用新型雖為名為一種雙人翻身床,但也可視為兩張相對獨立的翻身床合并, 其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與起靠背展翅單元部分仍然可應用于通常單人用的翻身床、護理床或 電動床,故凡涉及未經(jīng)許可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的均構成侵權。
權利要求一種雙人翻身床,它包括床架,其特征在于床架內設有翻轉單元,翻轉單元包括二個翻轉動力機構、二個翻轉機構、二個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和一個中隔機構;所述翻轉機構包括翻轉板、移動板,翻轉板包括有翻轉框架和中間板,中間板固定安裝于翻轉框架上,翻轉框架通過轉軸安裝于床架上可轉動,移動板與翻轉板的翻轉框架鉸接;中隔機構位于翻轉單元的中部,二個翻轉動力機構、二個翻轉機構、二個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分成左右兩組分布在中隔機構兩側,中隔機構支撐兩側的翻轉機構,中隔機構通過自身的一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的連接裝置與翻轉機構的翻轉框架相連;翻轉動力機構驅動翻轉板轉動,通過翻轉板的翻轉框架帶動移動板運動,移動板下的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導引移動板配合翻轉機構運動,協(xié)助形成能托住側翻人體的由右側翻轉板與移動板構成的L形折轉結構及由左側翻轉板與移動板構成的反L形折轉結構,翻轉框架還帶動另一端中隔機構的連接裝置運動以形成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的屏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包括設 置于移動板下方且與床架的床側架固接的導引軌、固接于移動板邊上并可在引軌上滾動的 移動板支撐輪、可固接于移動板下也可固接于導引軌上的下降支撐輪,移動板支撐輪、下降 支撐輪的交替滾動作用于移動板共同導引移動板伴隨在翻轉框架一側進行協(xié)同下降并相 對翻轉框架折轉近90度活動及回復到原水平位活動,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的結構設置及運 動配合也使翻轉框架的翻轉角度可達使人充分翻身的正負90度,翻轉框架相對床架正反 轉配合翻轉協(xié)同運動機構對移動板運動的協(xié)同導引作用,使移動板與翻轉板構成的翻轉機 構能完成右側L形折轉翻轉活動和左側反L形的折轉翻轉活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隔機構包括支撐兩側翻 轉機構的支架,支架上安裝有二布片滑桿,支架上還安裝有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 的連接裝置,連接裝置為二彈性布片,二彈性布片分別繞過二布片滑桿中上方后固定在翻 轉框架邊緣上,布片滑桿的上方有布片壓板,布片壓板壓于彈性布片和布片滑桿的上方,布 片壓板與兩側的彈性布片形成的屏障可防止物品掉入翻轉機構下方。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轉框架上還設有滑槽,在 翻轉板背面還設有形成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的讓用戶屈腿及手臂不受壓的翻身姿態(tài)連動 單元,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包括連動動力機構、用于安裝連動動力機構的動力支架、用于帶動 用戶屈腿的屈腿機構,動力支架固定安裝于翻轉框架上,連動動力機構驅動屈腿機構運動, 所述的屈腿機構包括一屈腿動力轉臂、一屈腿支架、一屈腿鏈板、一滑塊,屈腿動力轉臂上 設有滑槽,屈腿鏈板至少有四塊以上鏈小板絞接而成,屈腿鏈板有三個絞接位可轉動,三個 可轉動絞接位將屈腿鏈板分成腳跟板區(qū)、小腿板區(qū)、大腿板區(qū)和屈腿過渡板,腳跟板區(qū)的鏈 小板與滑塊鎖接后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大腿板區(qū)的鏈小板與滑塊鎖接后安裝在屈腿 動力轉臂的滑槽上,屈腿過渡板的另一端與中間板絞接,其余鏈小板的絞接位有鎖接裝置 固定或鏈小板直接鎖接在滑塊上安裝于相應的位置上后使絞接位實質不能轉動,屈腿支架 固定安裝在翻轉框架上,屈腿動力轉臂的轉軸安裝于屈腿支架上,屈腿動力轉臂由連動動 力機構驅動,屈腿動力轉臂通過滑塊帶動屈腿鏈板活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人翻身床,所述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還包括用于使用戶手臂 不被壓在身下的拉手機構、用于將屈腿機構的運動傳遞給拉手機構的連動中間機構,屈腿 機構通過連動中間機構帶動拉手機構運動,所述的拉手機構包括一杠桿、一拉手轉臂,杠桿的支點固定在翻轉框架上,拉手轉臂通過軸承安裝在杠桿的阻力臂上可轉動,杠桿的動力 臂通過連動中間機構連接屈腿動力轉臂,屈腿動力轉臂轉動時能夠帶動杠桿運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板下固接有滑塊,滑塊 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中間板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 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所述的動力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 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動力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 所述的屈腿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 上,需要移動屈腿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在翻轉板背面還 設有讓用戶坐起時靠背和托臂的起靠背展翅單元,起靠背展翅單元包括起背動力機構、用 于安裝起背動力機構的起背動力支架、起背機構和展翅連動機構,所述的起背機構包括起 背轉臂、用于安裝起背轉臂的起背支架和安裝于起背轉臂的錯位移動裝置,起背動力機構 驅動起背機構上下轉動并連動帶動展翅連動機構活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展翅連動機構包括延遲展 翅機構、展翅機構和展翅支架,延遲展翅機構由起背機構的起背轉臂與展翅支架之間產生 的位移獲得運動,延遲展翅機構帶動展翅機構運動,展翅機構還跟隨起背機構轉動,所述的 延遲展翅機構包括一二連桿、一連桿限位擋桿、一二連桿回復卡位裝置;所述的展翅機構包 括一雙搖桿機構、一展翅推桿、一直角轉角絞接裝置、一導向裝置,所述的雙搖桿機構的機 架為一背板,雙搖桿機構的從動搖桿為一翅板,翅板與背板絞接,所述的背板為絞接有鏈小 板的背板,鏈小板可通過鎖接裝置固定在背板的同一平面上,背板的下端與中間板絞接,所 述的背板還與錯位移動裝置連接并跟隨起背轉臂一起轉動,所述的導向裝置為一帶滑塊的 導向桿,導向裝置的導向桿固定在雙搖桿機構的背板上,導向裝置的滑塊與直角轉角絞接 裝置固接,導向裝置的作用在于將延遲展翅機構傳遞給展翅機構的運動限制在雙搖桿機構 的運動平面上,展翅推桿的一端與直角轉角絞接裝置絞接,展翅推桿的另一端與雙搖桿機 構的主動搖桿或連桿絞接,二連桿的一端與展翅支架絞接,二連桿另一端與直角轉角絞接 裝置絞接,連桿限位擋桿與導向裝置的滑塊固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背動力支架的基部固接 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起背動力支架 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所述的起背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 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起背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 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所述的展翅支架的基部固接有滑塊,滑塊上有鎖定裝置將滑塊鎖定安 裝在翻轉框架的滑槽上,需要移動展翅支架時可通過鎖定裝置調節(jié)滑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人翻身床,它包括床架,所述的床架之內設有翻轉單元、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和起靠背展翅單元,翻轉單元與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協(xié)同運動完成優(yōu)異獨特的在左、右翻轉同時形成設有形成讓用戶屈腿及手臂不受壓的臥如弓翻身睡眠姿態(tài),翻身姿態(tài)連動單元與起靠背展翅單元分別運動可共同完成良好的坐起時屈腿靠背姿態(tài)。本技術特征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齊全,翻身姿態(tài)好,坐起姿勢舒適,安全可靠,結構簡潔、自動化程度高、易于操作,可供雙人使用,它能廣泛適用于大眾的保健家居。
文檔編號A47C17/00GK201557819SQ200920194860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6日
發(fā)明者林勇 申請人: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