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對墊的改進及與墊相關的改進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28789閱讀:209來源:國知局
對墊的改進及與墊相關的改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墊,包括:枕部(2),所述枕部用于支承該墊使用者的頭部;以及,伸長的象鼻部(4),所述象鼻部從所述枕部伸出,可用于支承使用者的頷部。其中,所述枕部(2)被設置為能夠至少從用所述枕部(2)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上、與所述頸部背面中點的距離小于3厘米的一個位置處伸出,并至少延伸至所述枕部(2)與使用者耳部接觸的一個位置處,且其中在所述的枕部(2)用法中,所述象鼻部(4)從所述枕部(2)伸出,向所述使用者的頷部延伸。
【專利說明】對墊的改進及與墊相關的改進
[0001]本發(fā)明涉及墊,尤其是,但不限于,便攜旅行枕,例如,在旅途中,為坐于基本豎直的車輛座椅中的旅客提供對其靜止頭部的支承。
[0002]用于為就坐人員支承其靜止頭部的墊,常稱為旅行枕,但其用途并不限于旅行中的使用者。存在許多不同的旅行枕設計,每種設計都試圖以使用者毫不費力或努力就能保持的位置,舒適地支承使用者頭部。事實證明,這一問題很難有效解決。
[0003]雖然許多墊的設計可以在位于相對使用者的理想位置上提供舒適,但是,墊的構形無法令使用者毫不費力便維持理想位置的情形并不鮮見。常見的問題在于墊從使用者的肩部滑落,而理想狀態(tài)下,墊應該維持其在肩部的位置,才能有效支承使用者的靜止頭部。典型地,使用者試圖用手將墊固定在適當位置,或向上聳肩以將墊夾在頭和肩之間。這樣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不適。
[0004]其他設計可以提供將墊保持在相對于使用者的預期位置上的裝置。這些設計可能涉及向墊上添加或由墊形成的結構,由此降低了該墊的多功能性和/或舒適使用的容易度。例如,用于將墊保持在適當?shù)奈恢玫膹碗s繁復的形狀,常常在使用中限制使用者對墊相對于使用人員的位置范圍的設置。
[0005]現(xiàn)有的用于支承頭部的旅行墊的又一問題,在于所述墊要么需要拴在使用者附近,或系在或附連在使用者所乘座椅的背上。兩種要求都非常不便。其他一些旅行枕呈U形,以防止它們戴上后從使用者處滑落。但是,當使用者睡著時,其頭部傾向于側倒或前倒。
[0006]U型墊缺少防止使用者頭部前倒的支撐,因此造成頸部拉傷。
[0007]本發(fā)明所希望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多功能、舒適的墊,用于支承坐在大致直立的座椅等中的使用者的靜止頭部。
[0008]在其最廣泛的方面中,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墊,用于支承人員頭部,所述墊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用于向所述人員的頭部或頸部后側以及所述人員的頭部側面同時提供支承,所述第二部分從所述第一部分伸出,可用于支承所述人員的頜部。
[0009]本發(fā)明的第一種方面中,提供一種墊,包括:枕部,所述枕部用于支承所述墊的使用者的頭部;以及,伸長的象鼻部,所述象鼻部從所述枕部伸出,可用于支承使用者的頜部;其中,所述枕部被設置為能夠,至少從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上、與所述頸部背面中點的距離小于3厘米的一個位置處伸出,并至少延伸至所述枕部與使用者耳部接觸的一個位置處,且其中,在所述枕部的該用法中,所述象鼻部從所述枕部伸出,并向所述使用者的頜部延伸。
[0010]因此,該墊可以同時接觸使用者的頸部背面、使用者頭部在頸部背面和耳部之間的部分,以及使用者的頜部,并為這些部位提供支承。由此一來,該墊能夠牢固并舒適地支承使用者的靜止頭部。
[0011]本發(fā)明的一種替代形式中,可以看作是提供一種墊,所述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用于向該墊使用者的頭部后側以及所述人員的頭部側面同時提供支承,所述第二部分從所述第一部分伸出,可用于支承所述人員的頜部。
[0012]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形式中,可以看作是提供一種墊,所述墊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接觸該墊使用者的頸部背面并為該部位提供支承,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接觸使用者的頭部側面并為該部位提供支承,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支承使用者的頜部。
[0013]當文中提到使用者使用中或可使用的墊時,所指的使用者是平均身材的人員,例如,具有平均比例的頸部和頭部。
[0014]所述枕部被設置為能夠至少從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上、與所述頸部背面中點的距離小于3厘米的一個位置處伸出,并至少延伸至覆蓋所述使用者的一只耳部的中點。因此,該枕部可以有效地支承使用者頭部側面。該枕部可以覆蓋使用者耳部的耳道開口。該枕部可以以耳道開口為起點延伸覆蓋部分耳部,直至耳道開口上方至少3厘米的位置。因此,所述枕部可以覆蓋耳部的很大一部分。顯然,所述枕部還可以延伸至超出使用者耳部。
[0015]所述枕部可以被設置為能夠,至少從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中點位置處伸出,并至少延伸至所述枕部與使用者耳部接觸的一個位置處。即是說,所述枕部并非延伸至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頸部背面上、距離頸部背面中點少于3厘米的位置,而是至少延伸到頸部背面中點位置。由此,使用者的頸部背面可以得到枕部的有效支承。顯然,該枕部可以跨過頸部背面的中點,延伸至越過頸部背面中點的位置。由此,使用者的頸部背面可以得到枕部的更有效支承。
[0016]優(yōu)選地,所述墊的象鼻部設置(例如,大小和/或形狀設置)為,可用于接觸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頜部下側。由此,除例如從頜部側面為使用者頜部提供支承外,該象鼻部還可以從頜部下方為使用者的頜部提供支承。該象鼻部可以至少延伸至接觸使用者頜部下側中點的位置。事實上,該象鼻部可以延伸跨過頜部中點。在一種用法中,象鼻部可以設置為,令象鼻部頂部與頸部頂端連接鄂部的區(qū)域相接觸,且頜部下側得到象鼻側面部分的支承。
[0017]所述枕部可以從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分的橫切方向伸出,亦即,所述枕部可以從象鼻部的一個或幾個側面伸出或突出,使該枕部寬于伸長的象鼻部的寬度。
[0018]該枕部可以從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分橫切方向的相對兩側伸出,亦即,該枕部可以從象鼻部的相對兩側伸出或突出,使得枕部有效地橫向跨越象鼻部,例如從適當角度觀看時形成T形或“J,,形。
[0019]優(yōu)選地,枕部設置在所述象鼻部的伸長長度上的第一端。在此情況下,象鼻部朝其延伸長度的第二端處變細呈錐形,例如,象鼻部的寬度可以朝象鼻部伸長部分的第二端逐漸減少。由此,伸長的象鼻部的第二端(可以是伸長的象鼻部的一個終端)是象鼻部的一個狹窄部分,且可以具有適當?shù)拇笮?,以舒適地放置在抵靠使用者頜部或頜部下方的位置,從而為使用者的頜部提供支承。可選地,象鼻部的第二端可以基本上未展開,由此象鼻部第二端的寬度大致與例如象鼻部中點的寬度相同,且象鼻部的寬度也可以在朝其第二端的方向上保持實質(zhì)相同的數(shù)值。
[0020]優(yōu)選地,所述墊基本上對稱,由此所述枕部可用于從所述使用者的頭部任一側支承其頭部。由此,所述墊可以交換地使用于從左側或右側來支承使用者的頭部,取決于使用者的偏好以及使用墊的環(huán)境,而無需大量的改進或調(diào)整。該墊可以基本上關于將所述枕部二等分并包含所述象鼻部的平面對稱。
[0021]所述枕部的第一側面可以提供一個用于支承所述墊使用者的頭部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枕部第一側面的相對側的第二側面可以伸出所述象鼻部。從枕部相對側延伸至第一側面的所述象鼻部,可以對第一側面提供額外的支承,使得使用者的頭部受到更好的支承,例如,施加于所述枕部的第一側面的部分力可以被傳遞至象鼻部。
[0022]優(yōu)選地,所述象鼻部形狀呈弧形或帶有彎部。換言之,象鼻部可以構形為,令其靜止形狀是弧形或彎曲形狀,由此可能需要施力來令象鼻部變形為不同形狀。由此,象鼻部可以能夠盤繞使用者頭部側面,由此為使用者頭部提供更好更舒適的支承,而無需使用者施力來維持象鼻部的弧形或彎曲形狀。
[0023]所述墊可以具有凹部,以在使用中用于接納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肩部。該凹部可以是適當形狀的空腔、凹穴或凹口。由此,該墊可以更容易地在使用者的肩上定位,并可以更牢固地定位在使用者的肩上,從而較不容易從使用者身上移動或落下,例如,當使用者睡著或移動時?!敖蛹{肩部”可以意味著,該凹部大致位于頸部底端連接肩膀邊緣的位置,例如,頸口處。該凹部還可以通過幫助枕部緊靠使用者頸部側面,增添使用者的舒適感,由此向使用者的頭部、頸部背面和頜部提供支承。
[0024]所述凹部可以限定為所述象鼻部與所述枕部外周之間的接合處,例如,所述凹部可以是象鼻部邊緣與枕部邊緣相接形成的拐角。象鼻部和枕部外周之間的結合處可以形成45-135度之間的角度。象鼻部和枕部外周之間的結合處可以形成約90度的角度。由此,該凹部的形狀可以使其與使用者肩部緊密配合,使得該墊較不易于從肩部移動或掉落。使用者頭部施加在枕部上的力,可以將該墊向使用者肩部擠壓,由此置于肩部周圍的凹部可以輔助該墊保持在肩部的適當位置上。
[0025]象鼻部可以配置為,使其可用于延伸跨越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頜部下偵牝即,所述象鼻部可以從頜部一側延伸至頜部另一側上的一點或超過頜部另一側。由此,象鼻部可以支承使用者的整個頜部下側。
[0026]枕部的形狀可以使其能夠用于覆蓋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頸部背面的大部分(例如,超過使用者75%的頸部背面,或大致使用者整個頸部背面)。枕部可以大致延伸跨越使用者頸部背面的大部分,從頸部的實質(zhì)第一側面延伸至頸部的實質(zhì)第二側面,由此為使用者的大部分頸部背面提供支承。枕部可以延伸跨越使用者大致整個頸部背面。
[0027]枕部的形狀在于,使其可以用于從頭部受該墊支承的使用者的實質(zhì)頭部后側延伸至頭部的實質(zhì)前側。由此,枕部可以沿著使用者頭部側面的實質(zhì)全長延伸,并為使用者頭部側面的實質(zhì)全長提供支承。
[0028]該墊可以包括內(nèi)分隔部,將枕部內(nèi)容積從象鼻部內(nèi)容積分隔開。由此,枕部和象鼻部可以成為相隔的容積。枕部和象鼻部分隔成相隔的溶劑,可以允許不同材料或不同密度的材料用于枕部和象鼻部中,例如,使其各自的性質(zhì)得到優(yōu)化,以達成其預期目的。若枕部設置于象鼻部末端,則內(nèi)分隔的位置可以將連接枕部的象鼻部末端從枕部隔開。
[0029]該象鼻部伸長長度的局部可以具有彎度,其中,所述局部的彎度大于象鼻部任何其他部分的彎度。所述局部可以是伸長象鼻的一個彎部。象鼻部長度上的局部彎曲,相對于例如象鼻部全長的平滑弧度,可以允許象鼻部更好地匹配使用者頭部側面,例如,盤繞使用者鄂部邊緣。象鼻部從其彎部向其末端之一延伸的整個或部分伸長長度可以實質(zhì)為直線形。
[0030]該彎部可以限定一個彎角,使得象鼻部伸長長度部分的角偏移超過90度??蛇x地,該彎部可以限定一個彎角,使得象鼻部伸長長度部分的角偏移實質(zhì)為90度。可選地,該彎部可以限定一個彎角,使得象鼻部伸長長度部分的角偏移實質(zhì)小于90度。
[0031]該墊可以包括2個或以上緊固裝置,所述緊固裝置可以緊固在一起,將枕部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由此,枕部可以固定在折疊狀態(tài)下,其中枕部的體積變小,從而使得該枕的運輸變得更容易,例如,裝入個人行李中。
[0032]所述2個或以上緊固裝置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附連裝置的第一可折疊袢扣和具有第二附連裝置的第二可折疊袢扣,兩者中有間隔;其中,枕部可折疊地變形,以使得第一袢扣可折疊地與第二袢扣的部分表面重疊,從而使得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相互連接、緊固,由此將枕部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
[0033]可選地,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磁體。這些磁體可以縫在枕部的相對側,由此可以通過折疊枕部,將其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從而令磁體相互接觸緊固。顯然,緊固裝置可以替換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其他緊固裝置,例如扣環(huán)設計或五爪扣設計。
[0034]象鼻部可以由使用者調(diào)整變形,以在象鼻部中形成弧度或彎曲,所述弧度或彎曲在變形后能基本保持不變,即,所述象鼻部可以由用戶塑形為弧形或彎曲,并以此作為象鼻部的靜止形狀。由此,該墊的初始狀態(tài)可以是扁平的,例如,為了便于該墊的打包和運輸。使用者隨后可以將象鼻部變形為適合于其頭部大小和形狀的形狀,以為頭部提供舒適的支承。
[0035]該墊可以包括設置在其局部外表面上的防滑材料,即,一種具有高摩擦系數(shù)或為外部表面提供良好抓握力的材料。由此,當使用者將該墊壓向一種表面,例如椅子的頭枕時,該墊較不容易滑動或移動。
[0036]象鼻部還可以用于支承使用者的頸部背面,S卩,作為上述第一種作用/用法的替代形式,象鼻部可以具有第二種作用/用法,其中它可以用于支承使用者的頸部背面。
[0037]象鼻部可以配置為,使其還能夠鉤住使用者的頸部背面。由此,在其一種可選的作用/用法中,象鼻部可以用來盤繞使用者的部分或整個頸部背面,從而為使用者的頸部背面提供支承。
[0038]該枕部的形狀可以使其還能夠用于,至少從用該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頜部的一側,至少延伸至與使用者的一邊耳部接觸的位置。由此,作為上述第一種作用/用法的替代形式,枕部可以具有第二作用/用法,其中該枕部可用于至少為使用者的頜部一側以及使用者頭部的側面區(qū)域提供支承,并至少延伸至使用者的一邊耳部。
[0039]因此,該墊可以以第二種配置使用,其中象鼻部接觸并支承使用者頸部背面,而枕部接觸并支承使用者頜部側面和使用者頭部側面區(qū)域,且至少延伸至使用者的耳部。
[0040]該墊可以包括墊套,所述墊套填充或填塞了順應性材料。因此,可以通過在該墊中填塞適當類型和數(shù)量的材料,容易地制作為具有所需的密度和彈性的墊。
[0041]該枕部可以從象鼻部側面橫向(即側向)凸出(即突出或伸出)至少5cm??蛇x地,該枕部可以從象鼻部側面橫向突出至少10cm。由此,枕部的大小可以使其從象鼻部伸出的長度足以支承使用者的頭部側面及其頸部或頭部后側。
[0042]枕部可以提供一個支承表面,用于以至少200平方厘米的表面積支承用戶的頭部??蛇x地,該支承表面的表面積可以是至少250平方厘米。由此,支承表面的大小可以足以牢固地支承該墊使用者的頭部側面及其頸部或頭部后側。
[0043]支承表面可以實質(zhì)為月牙形,例如,使其可以盤繞該枕使用者的肩部。該枕部自身可以是月牙形的(例如,帶有弧形的上邊緣和下邊緣)。
[0044]該枕部最長的長度,即,枕部最長的一維尺寸,可以是至少20cm??蛇x地,枕部的最長長度可以是至少25cm。由此,枕部的長度可以足以供枕部從使用者頭部或頸部側跨越使用者側臉而延伸,從而為使用者的頭部提供更好的支承。
[0045]該枕部可以提供具有下凹弧度(向內(nèi)彎曲)的支承表面,用于支承使用者頭部,即,該支承表面的中央部分可以相對于支承表面的邊緣凹陷或下陷。該支承表面的上述結構可以允許支承表面更好地適合和支承使用者的頭部,由此令該墊對使用者而言更為舒適,例如,與中央向外突出的支承表面相比。
[0046]靠近象鼻部末端之一的橫截面形狀可以實質(zhì)為橢圓形、卵圓形或圓形。由此,若象鼻部末端盤繞在使用者頜下,該橫截面形狀可以最優(yōu)化地支承使用者頜部。
[0047]該墊可以包括附連裝置,用于將該墊單獨附連至物體上,例如,桿、座椅安全帶的頭托。將該墊附連在物體上,可以消除用戶托住或抓住枕頭的需要,從而可以使該墊較不容易從使用者身上滑落或掉落,例如,當使用者入睡時。
[0048]該附連裝置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附連裝置的第一可折疊袢扣和具有第二附連裝置的第二可折疊袢扣,兩者中有間隔;其中,第一袢扣可折疊地變形,以使得第一袢扣可折疊地與第二袢扣的表面部分重疊,從而使得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相互連接、緊固,由此使得第一和第二袢扣相互緊固,以允許該頭部支承墊連接至兩個袢扣之間的物體上。由此,該墊可以容易且牢固地緊固在物體上,例如,支撐桿或車輛座椅安全帶上。事實上,該墊可以包括單獨的墊支撐桿,所述桿可以通過附連裝置單獨附連至頭部支承墊上。
[0049]象鼻部兩端之間的軸向長度可以是至少18cm。
[0050]可選地,象鼻部兩端之間的長度可以是至少25cm。由此,象鼻部的長度可足以至少延伸至與使用者的頜部接觸,從而為使用者的頜部提供支承。
[0051]象鼻部和/或枕部可以具有彈性和順應性。由此,該墊可以在使用者的頭部和頸部對其施力時,通過稍微變形以匹配使用者的頭部和頸部形狀,從而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支承。
[0052]枕部的形狀可以使得,在使用中,頭部受枕部支承的使用者的耳部可被枕部完全覆蓋。由此,枕部可以支承使用者頭部側面的大部分。
[0053]該墊可以是頭部支承墊、頭部支承枕或頭部支承旅行枕。
[0054]該枕部可以限定為象鼻部一端的側向延伸部分,從象鼻部伸出并朝橫向兩側延伸,從而形成末端平面,所述末端平面在象鼻部附近限定了一個頭部支承表面(例如,面板)。其中所述墊的配置使得,當象鼻部鉤在該墊使用者頜下時,所述頭部支承表面在與使用者眼部相鄰的方向上沿使用者頭部側面向下傾斜,并延伸越過使用者耳部,且所述頭部支承表面的局部在所述使用者頭后彎曲成弧形,以形成供所述使用者的頭部和頸部的下后側依靠的墊。
[0055]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墊套,所述墊套的結構和配置在于,可用順應性的填料來填充,從而限定為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墊。
[0056]本發(fā)明的第三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可充氣墊,包括墊套,所述墊套可以充氣來限定為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所述的墊。
[0057]本發(fā)明的第四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墊,包括伸長的、帶有彎部(例如,彎曲或鉤狀)的象鼻部,以及枕部,所述枕部限定為象鼻部一端的側向延伸部分,從象鼻部伸出并朝橫向的相對兩側延伸,從而提供一個末端平面,所述末端平面在象鼻部附近限定了一個頭部支承表面(例如,面板)。
[0058]本發(fā)明的第五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墊,用于支承使用者頭部,包括:伸長的、帶彎部的象鼻部;以及,枕部,限定為象鼻部一端的側向延伸部分,從象鼻部伸出并朝橫向的相對兩側延伸,從而形成末端平面,所述末端平面在象鼻部附近限定了一個頭部支承表面,其中所述墊的配置使得,當象鼻部鉤在該墊使用者頜下時,所述頭部支承表面設置于使用者頭部側面,沿對角線從眼部附近向下并延伸經(jīng)過使用者耳部,且所述頭部支承表面的局部在所述使用者頭后彎曲成弧形,由此形成供使用者頭部和頸部下后側放置的墊。
[0059]優(yōu)選地,在使用中,這允許象鼻部支承使用者的頜部,同時頭部支承表面支承使用者靜止頭部的側面。所述墊無需用繩拴住。將該墊置于使用者和一個用于抵靠的表面(例如,高背椅、墻、窗等)之間,即能將墊保持在適當位置上。該墊的形狀尤其有益于在這類自然的情況下保持該墊相對于使用者身體的適當位置。
[0060]象鼻部優(yōu)選為具有彈性和順應性。枕部可以從象鼻部伸出,由此頭部支承表面大致沿象鼻部伸長部分的橫切方向延伸。象鼻部的伸長部分可以鉤在頭部支承表面的大致橫切方向上,由此將象鼻部的一個末端定位在頭部支承表面的附近。相應地,在使用中,該結構允許象鼻部接納使用者的頭部或頸部,同時頭部支承表面支承使用者頭部的側面。
[0061]例如,在第一種位置上,象鼻的位置可以盤繞/鉤住使用者頜下。在此情況下,枕部的位置可以在頭部側面的肩膀上。在第二個例子中,象鼻的位置可以盤繞/鉤住使用者頸部背面周圍,而枕部的位置在使用者顎部和頜部附近的肩部并稍微在其前方。由此,通過盤繞使用者的頜部或頸部背面,象鼻可以接納使用者來保持自身位置,同時為頜部提供支承和舒適。
[0062]本發(fā)明的第六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此述的墊,其中,象鼻部可在使用者的調(diào)整下變形為彎曲(例如,鉤狀)形狀,并在理想狀態(tài)下,保持該彎曲形狀。由此,該墊可以以設有實質(zhì)直線形象鼻部的形式來制作和出售,所述象鼻部可在調(diào)整下彎曲(例如形成鉤狀)以令使用者感到舒適。可以在象鼻部中使用合適的海綿或軸向/縱向線材插入物,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的插入物,來可逆地或可調(diào)整地保持使用者在使用中將其變形為的指定形狀。
[0063]本發(fā)明的第七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墊,用于支承使用者的頭部,包括:伸長的象鼻部;以及,枕部,所述枕部由所述象鼻部一端設有的橫切擴展部構成,所述橫切擴展部從所述象鼻部伸出且在所述象鼻部相對端的橫切方向上延伸,以構成終端表面,所述終端表面限定了所述象鼻部附近的頭部支承表面,其中,所述象鼻部可在使用者的調(diào)整下變形為彎曲,以及;其中,所述墊配置為,當所述象鼻部鉤在所述墊的使用者的頜部下方時,所述頭部支承表面位于使用者頭部側面,沿對角線從眼部附近向下并延伸經(jīng)過使用者耳部,且所述頭部支承表面的局部在所述使用者頭后彎曲形成弧形,以形成供所述使用者的頭部和頸部的下后側依靠的墊。
[0064]象鼻部可以從枕部的一側延伸至其相對側,由此限定所述頭部支承表面。
[0065]枕部可以從象鼻部的任一側突出,由此頭部支承表面在象鼻部橫切方向上延伸。由此,象鼻可以設置為在一端的側面或一端附近扇形張開或展開,由此在枕部一側提供寬闊的頭部支承面板。
[0066]在枕部的第一種用法中,象鼻部鉤在使用者頜下,頭部支承表面可以位于使用者頭部側面,沿對角線從眼部附近向下并延伸經(jīng)過使用者耳部)。枕部的順應性和可變形性使得頭部支承表面的局部能夠在所述使用者頭后彎曲成弧形,由此其:
Ca)形成供頭部和頸部的下后側舒適依靠的墊,以及
(b)當使用者向后靠在其上時,使用者頭部的重量將枕和伸長象鼻保持在適當位置上,由此防止頭部前倒。
[0067]在第二種用法中,象鼻部可以鉤在頸部背面周圍(當使用者向后靠在支承表面,例如高背椅上時,可以將其保持在適當位置),從而頭部支承表面沿對角線延伸至用戶臉頰附近(例如,從眼部向下至頜下)。由此,頭部和頜部的側面得到了支承。用戶通過向后靠在象鼻部上,將墊保持在適當位置。
[0068]優(yōu)選地,所述墊大致關于將所述墊二等分且包含伸長的象鼻部的平面對稱。
[0069]象鼻部的寬度可以朝其末端逐漸減小呈錐形。
[0070]所述墊可以限定一個拐角凹部,用于在使用中接納使用者的肩部,該拐角凹部限定為象鼻部和最靠近象鼻部末端的枕部外周邊之間的接合處。優(yōu)選地,遠離象鼻末端(即,自由端)的枕部外周邊緣呈拱形。
[0071 ] 象鼻部可以限定/遵循一種彎曲(例如,鉤形)形狀,由此象鼻部大致沿其伸長部分的長度連續(xù)彎曲。
[0072]該墊可以包括一種填充或填塞有順應性材料的墊套。
[0073]本發(fā)明的第八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墊,其為一種填充墊,可充入順應性纖維、墊料或填料從而構成本發(fā)明前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墊。
[0074]本發(fā)明的第九個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種可充氣墊,包括墊套,所述墊套可充氣從而構成本發(fā)明前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墊。
[0075]所述墊可以是旅行枕。
[0076]所述墊,或所述墊套,其外表面上可以局部包括一種防滑材料。這允許該墊外表面更好地抓牢或連接于該墊在使用者的使用中可能擠壓、擱放或楔入的支承表面——所述支承表面可以是高背椅、窗或墻。所述防滑材料的例子包括PVC (聚氯乙烯)、海綿、橡膠或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曉并能獲得的材料。該防滑材料可以設置在枕部外表面。優(yōu)選地,該防滑材料設置在支承面板背面的部分枕部(例如,供象鼻部伸出處的部分)的外表面上和/或其附近。在使用中,典型地,隨著用戶調(diào)整他/她的頭部靠在支承面板上的位置,該墊的這些部分朝支承表面擠壓。在該墊表面上提供防滑性,能夠更好地保持使用者所需的位置。在生產(chǎn)過程中,該防滑材料可以液態(tài)形式施加在該墊(或該墊所套的墊罩/墊套)外表面的織物上,使其穿透并嵌入織物中。隨后通過固化或硬化進行凝固,使得該墊(或該墊所套的墊罩/墊套)外表面具有比其所嵌入的織物原本高得多的摩擦系數(shù)。該防滑材料可以設置為多個被該墊(或該墊所套的墊罩/墊套)外表面織物區(qū)域所分隔的單獨點、補丁或條帶的陣列。這意味著,該墊(或該墊所套的墊罩/墊套)的織物能夠在防滑材料補丁之間保持彈性,以允許該墊在受到來自使用者頭部等的壓力時保持順應。
[0077]本發(fā)明的任一方面,以及在支承靜止頭部的方面,理想地,該墊在第一種使用方式中,還可以支承頜部,由此防止頭部前倒。在第二種使用方式中,其支承頭部、頸部背面和頜部,如上所述。
[0078]旅行者中極為常見的一種抱怨是,當坐著睡著時,頭部要么側倒,要么前倒。以這種不舒適的姿態(tài)長時間睡覺,會引起頸痛。
[0079]本發(fā)明意圖解決這一問題。在第一種使用方法中,該墊支承頭部阻止其側倒,同時支承頜部由此防止頭部前倒。該墊可以用三種方式達成此目的。
[0080](I)使用者頭部依靠在部分枕部上的重量,將其朝支承表面(例如高背椅、墻、窗)擠壓,這令枕保持在適當位置上,由此防止頭部前倒;以及,
(2)象鼻部在枕部處的部分使得該墊此處加厚,可以在枕部處形成脊椎或脊部,可定位于肩部上或抵住肩部,以將枕部保持在適當位置上,由此防止頭部前倒;以及,
(3)在旅行者頜部下提供支承的象鼻部具有適當厚度和寬度,可以填充頜下的空隙,防止頭部如倒。
[0081]在枕的第二種用法中,向后靠在圍繞后頸的象鼻部上時,不僅旅行者的頸部得到支承,防止了頸部拉傷,還有助于將枕保持在適當位置。將枕部保持在適當位置能防止頭部側倒。上述與第一種用法有關的特征(2)同樣適用于第二種用法。枕部此時位于頭部側面和面頰上,且部分位于頜部下。這向靜止的頜部提供了一些支承。若頜部和頭部受到了支承,則頭部前倒的可能性將會降低。
[0082]該墊可以包括一個內(nèi)分隔部,所述內(nèi)分隔部將所述枕部的內(nèi)容積和所述象鼻部的內(nèi)容積分隔開。據(jù)發(fā)現(xiàn),這有助于在使用中保持墊的形狀。例如,內(nèi)分隔部可以位于將連接枕部的象鼻部一端從其所連接的枕部分隔開的位置。由此一來,該分隔部防止象鼻部的內(nèi)容物(例如,填料)移入枕部,反之亦然。據(jù)發(fā)現(xiàn),當設置了分隔部時,該墊能夠更好地保持其形狀和堅固度。該墊可以包括填充或填塞有適宜材料的墊套,且所述內(nèi)分隔部可以連接在所述墊套內(nèi)部。該分隔部可以是連接(例如,縫合)在墊套內(nèi)部的的織物面板,以將象鼻部從枕部隔開,由此保持兩者的內(nèi)容積中的內(nèi)容物(例如,填料等)相互隔開。
[0083]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以下附圖,描述本發(fā)明所述旅行枕的一個示例但非限定性的實施例: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填充墊的透視圖。
[0084]圖2是圖1所示填充墊的平面視圖。
[0085]圖3是圖1所示填充墊的后視圖。
[0086]圖4是圖1所示填充墊的側視圖,所述墊另一面的視圖(未顯示)與此面視圖一致; 圖5是圖1-圖4所示墊的第一種使用方式的前視圖。
[0087]圖6是圖5所示墊的第一種使用方式的側視圖。
[0088]圖7是圖5和圖6所示墊的第一種使用方式的后視圖。
[0089]圖8是圖1-圖4所示墊的第二種使用方式的前視圖。
[0090]圖9是圖8所示墊的第二種使用方式的側視圖。
[0091]圖10是圖8和圖9所示的墊的第二種使用方式的后視圖。
[0092]圖11是墊的一種替代形狀的前視圖,其中所述枕部具有稍扁平的上部周邊邊緣。
[0093]圖12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的墊的局部剖面透視圖,其中,存在內(nèi)部隔板,所述隔板將墊的內(nèi)部容積分隔為兩個部分。
[0094]圖13是圖12所示墊的頂視圖,其中人為移除了頂部部分,以顯示內(nèi)部面板和填充物。
[0095]圖14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視圖,其中象鼻部比其他實施例中要短。
[0096]圖15A和圖15B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頂視圖和側視圖,包括直象鼻部,所述象鼻部可由使用者調(diào)整變形,以保持彎曲形狀。
[0097]圖16-圖19是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例中的墊的透視圖。
[0098]圖20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的墊的后視圖,其中所述墊具有緊固裝置,以令所述墊可以被固定在折疊形態(tài)。
[0099]圖21是圖20所示墊的透視圖。
[0100]圖22是圖20和圖21所示墊的前視圖,其中所述墊使用所述緊固裝置固定在折疊形態(tài)。
[0101]圖23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實施例的墊的前視圖,其中所述墊具有緊固裝置,以令所述墊可以固定在折疊形態(tài)。
[0102]圖24至圖25B是圖23所示墊的前視圖、側視圖和透視圖,其中所述墊使用所述固定裝置固定在折疊形態(tài)。
[0103]圖25C和圖2?是圖23至圖25B所示墊的透視圖,其中所述墊正用于支承人員頭部。
[0104]圖26A至圖26C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側視圖、前視圖和透視圖,其中所述墊使用該墊的附連裝置附連在支撐桿上。
[0105]圖27A至圖27C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后視圖,其中所述墊具有附連裝置,用于將該墊附連在物體上。
[0106]圖28A至圖28C是圖27A至圖27B所示墊的側視圖、后視圖和透視圖,其中所述墊附連在座椅安全帶上。
[0107]附圖中,相似物項采用了相似的標號。
[0108]圖29A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座椅安全帶套筒的前視圖。
[0109]圖29B和29C是圖29A所示座椅安全帶套筒的前視圖,其中所述套筒固定在座椅安全帶上。
[0110]圖30是圖29A至圖29C所示的固定在座椅安全帶上的座椅安全帶套筒的前視圖。
[0111]圖31A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的象鼻套筒安裝前的前視圖。
[0112]圖31B是圖31所示象鼻套筒安裝后的前視圖。
[0113]圖32是前述的一個實施例中,圖31A和圖31B所示象鼻套筒的側視圖,其中所述象鼻套筒定位在墊的象鼻附近。
[0114]圖33A-圖33C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前視圖、透視圖和側視圖。
[0115]圖34是圖33A至圖33C所示墊的透視圖,其中所述墊正被兒童用于支承頭部。
[0116]圖35A和圖35B是前述的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前視圖,所述墊包括如圖29A至圖32所述的套筒象鼻。
[0117]圖1至圖4分別展示了墊形式的旅行枕的透視圖、前視圖、后視圖和側視圖,所述旅行枕包括枕部(2),所述枕部限定了頭部支承表面(3),所述頭部支承表面用于支承位于總體直立的座椅中的使用者的靜止頭部。所述墊具有伸長的象鼻部(4),所述象鼻部限定了一個從所述枕部(2)伸出的有彈性的順應性彎部,使得所述象鼻至少在靠近其位于枕部遠端的自由端處大致呈彎曲形狀。所述枕部從象鼻部(4)突出,以使得所述頭部支承表面整體在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分的橫切方向上延伸。所述象鼻部的伸長部分在沿頭部支承表面延伸方向的大致橫切方向上彎曲(即,彎成鉤狀),以令所述象鼻部的終端(6)位于頭部支承表面(3)附近。
[0118]所述枕部(2)的形狀構成一種枕結構,所述枕結構的一側(如圖所示)包括頭部支承面板(3),所述頭部支承面板的邊界是大致形成半圓形(例如,D形)邊界的枕周邊緣。所述頭部支承面板為寬闊表面,所述表面雖然并非完全扁平,但相對于所述枕結構的周邊附近而言曲度較小。所述頭部支承面板的寬度和深度超過部分由其所構成的枕結構的厚度。所述半圓形枕周邊的拱形部分位于所述墊離所述彎曲象鼻部的終端(6)最遠的一端,同時所述半圓形枕周邊的實質(zhì)直部最靠近所述鉤形象鼻的終端。由此一來,所述枕部的表面邊緣具有弧形,所述弧形允許所述枕部和從所述枕部伸出的彎曲象鼻進行定向,以便使用者能通過轉動全墊來容易地對其進行調(diào)整,而不顯著地受到該邊緣的妨礙。例如,在位于飛機座椅中使用所述墊時,所述枕部的拱形枕周邊緣部分抵靠座椅,使用者可能希望轉動墊來獲得更舒適的位置。由于所述枕邊緣的拱形性質(zhì),使用者通過毫無困難或不受枕部阻礙的對墊調(diào)整動作,能夠令所述邊緣附近部分抵接座椅。
[0119]所述彎曲象鼻部(4)構成連續(xù)彎曲的墊伸長部,從所述枕部的背側(7-圖3)伸出并與所述背側一體成型,所述背側位于頭部支承面板(3)側的對面。所述象鼻部實質(zhì)為月牙形。所述象鼻部作為徑向脊椎或脊線從所述枕部的背側露出,大致是從枕部的拱形枕周邊緣的中間區(qū)域伸出,沿著并橫跨所述枕部的背側,到(并超出)所述枕部的半圓形枕周邊緣的實質(zhì)徑向直部。
[0120]如此一來,所述象鼻部(4)呈現(xiàn)出一道脊線或脊椎,將所述枕部的背表面二等分。這增加了墊強度,并使得枕部和鉤形象鼻部的定位和定向更為牢固有彈力——亦即,大大減輕了枕部相對于象鼻部易于松垂、變形或塌落的趨勢。此外,拐角凹部(5A、5B,圖2)由象鼻部和枕部在枕邊緣的徑向直部的夾角形成。每個所述拐角凹部均為使用者肩部而設,以便更為牢固地將所述墊架設在使用者頭部附近。
[0121]所述脊椎不僅為所述枕增加了強度和穩(wěn)健性,而且還增加了所述枕的厚度和寬度。以第一種方式使用所述枕時,象鼻位于頜部下方,粗厚脊椎和象鼻支承部向下延伸過肩部,且塞在頜下,抵擱在使用者肩部和鎖骨上,將所述枕保持在適當位置,并防止頭部前倒。以第二種方式使用所述枕,當將頭部放置在頭部支承表面上時,位于肩部上的所述脊椎頂部的厚度幫助為頭部提供支承。
[0122]所述鉤形象鼻部以連續(xù)圓弧的形式延伸至枕部的背側之外,所述象鼻部沿所述圓弧越過頭部支承面板的直外周邊緣,并沿所述面板的橫切方向前伸,直至位于所述枕部的頭部支承面板外的終端。在此意義上,所述彎曲象鼻部的終端對頭部支承面板是“可見”的,所述終端從所述頭部支承面板偏移,由此所述象鼻部不會與之重疊。所述頭部支撐面板和對其可見的局部象鼻部,共同構成用于容納使用者休息時的頭部側面(頭部支承面板),同時支承頭部下側區(qū)域(鉤形象鼻部),所述頭部下側區(qū)域可以是頭部正面的頜部下方處,也可以是使用者頭部背面的頸部背面。
[0123]圖5至圖7是使用者位于車輛座椅中時,置于使用者肩上的所述墊的前一支撐位置,其中,所述墊部分(2)的頭部支撐面板(3)支承使用者頭部(9)的側面,同時所述鉤狀象鼻部(4)鉤在頭部下方,以支承使用者頜部(10)。
[0124]如圖5中所示,在所述墊的此種用法中,所述象鼻部(4)橫跨所述墊的使用者的頜下,到達越過使用者頜部中間點的一點。由此,象鼻部(4)大致為整個使用者頜下提供了支承。
[0125]如圖6所示,在所述墊的此種用法中,其枕部(2)大致橫跨所述墊的使用者的整個頭部側面,亦即,所述枕部(2)大致從使用者的頭部背面延伸至使用者的頭部正面,例如,延伸至恰超出使用者面部正面的位置。使用者的耳部完全由枕部(2)所覆蓋。
[0126]如圖7所示,所述墊的此種用法中,象鼻部(4)大致覆蓋所述墊的使用者的整個頸部背面,亦即,所述象鼻部從頸部背面的左側橫跨至頸部背面的右側,由此頸部背面從左側至右側的大部分被象鼻部(4 )所覆蓋。
[0127]由此,所述墊同時接觸使用者的后頸、頭側以及頜下,并為這些部位提供支承。
[0128]圖8-圖10是使用者位于車輛座椅(未顯示)中時,放在使用者肩上(11)的所述墊的后一支承位置,其中,所述墊(2)的頭部支承面板(3)支承使用者頭部(9)側面,且彎曲象鼻部(4)鉤在頭部下面以同時支承使用者的頸部背面(圖10,使用者后視圖)。
[0129]在前述的支承位置上,所述墊同時接觸使用者的后頸、頭側以及頜下,并為這些部位提供支承。
[0130]所述墊包括墊套,所述墊套由3塊在2條縫合線(8C、8D,圖1_圖3)處連接的織物構成,所述織物圍出所述墊套的內(nèi)容積,其中填充順應性填充材料。所述織物可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獲得的任何具有適宜用作墊套的強度和輕質(zhì)的織物。
[0131]所述墊的外表面可以用起絨布、棉布、丹寧布,等等。所述墊的背面一般會靠在支承表面上(例如,使用時靠在高背椅上),因此可以包含防滑材料,這對所述墊在光滑皮椅上的使用可能是重要的。
[0132]所述順應性填充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的一種或多種:記憶海綿、蕎麥、微珠,或任何其他墊料。所述3塊織物中的2塊的形狀互為鏡像,并為所述枕部的象鼻部和背面(7)提供相對的兩半。所述2塊織物在單一線縫(8D)處連接,所述線縫沿所述象鼻部的長度延伸,將其和枕部背面(7 ) 二等分。所述3塊織物中的第三塊構成頭部支承面板,并在一條半圓形線縫(8C)處與另兩塊織物相連接,所述半圓形線縫(SC)沿枕部的半圓形外周邊緣將其圍繞。
[0133]可選地,提供一種內(nèi)部織物面板,所述內(nèi)部織物面板在枕部和象鼻部的墊料之間形成隔板。該內(nèi)板可以由線縫(8A、8B)分別連接至兩塊織物上,從而限定后枕表面(7)的兩半,所述兩半對稱地位于連接兩塊織物的線縫(8D)的相對兩側,其中,枕部相對兩側外周上的線縫分別從枕部外周的半圓形線縫延伸至直徑直線縫,而不與頭部支承面板相連接。這將連接枕部的象鼻部末端與其所連接的枕部分隔開。
[0134]圖12是墊的局部剖面透視圖,其中頭部支承面板未固定在枕部,以顯示出內(nèi)隔板
(12)。虛線(13)標出的是所述內(nèi)板的邊緣,所述內(nèi)板沿該邊緣縫在墊套上,以將象鼻部內(nèi)容積和枕部內(nèi)容積隔開。為清晰起見,該內(nèi)板的末端外周邊緣顯示為未縫在枕套上,以顯示象鼻部中的局部填料(14)。還顯示了枕部的填料(15)。所述內(nèi)板和頭部支承面板,一旦完全縫合,即覆蓋并容納所述填料,且所述內(nèi)板將象鼻部填料與枕部填料完全隔開。
[0135]圖13是圖12所示墊的頂視圖,其中該墊的頂部局部人為移除,以顯示所述內(nèi)板和填料。
[0136]據(jù)發(fā)現(xiàn),為墊設置隔板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織物隔板建立了 2個分隔的室,其中一個為象鼻室,包括沿枕部的一個表面延伸的象鼻部的脊椎部分,另一個為枕室。當限定所述脊椎的室中填充適當墊料時,其能適當?shù)匦纬衫喂滩⑤喞置鞯募棺?,該脊椎能夠維持自身形狀(一般來說,能比未設隔板的墊更好地維持形狀)。該象鼻室的所述脊椎部將填料(微珠、墊料等)限制在象鼻部,所述填料無法像缺少分隔時那樣散入枕室。缺少所述隔板,可能導致填料在反復使用后移位,從而導致變形和疲軟。
[0137]當使用該墊并將所述象鼻置于使用者頜下時,象鼻的弧部、枕部的一側、肩部弧度上的槽以及枕部頭部支承面板的中央面積在靜止頭部側面形成墊。其受到粗厚脊椎的支承,該脊椎位于肩部上方和枕部下方。所述內(nèi)隔板幫助脊椎保持其強度和形狀。相反,沒有隔板并由此沒有如此輪廓分明的脊椎的墊,隨著時間流逝,可能無法如具有所述分隔的墊一樣支承頭部。在此情況下,使用者頭部重量可能擠扁整個區(qū)域,從而對脖子造成壓力。該墊的擠扁程度可能隨著反復使用而惡化。
[0138]同樣的原理也適用于使用該墊并將象鼻繞在頸部背面的情況。在此,象鼻和枕部側面形成的弧部拱蓋于肩部上,其中,枕部沿對角線位于肩膀前方。粗厚的脊椎部仍然位于肩膀上,向枕部和靜止頭部提供支承。
[0139]由此,內(nèi)隔板形成2個腔室:脊椎室和枕部室??梢詫⒓棺凳姨畛渲翝M,使其形成從枕部后側伸出的粗厚脊椎(和象鼻)。填料量和脊椎厚度并不影響枕部室的形狀,因為兩者是分隔開的。枕部可以獨立進行填充,且可以填充至令枕部形成微凹的形狀(凸出的枕部對靜止頭部而言可能并不舒適)。相反地,若枕部后側沒有用以增加強度和支撐的隔板,則整個區(qū)域(枕部的后側和前側)均需要填充,這可能使得枕部的頂部更接近圓錐形,且枕部區(qū)域可能凸出,易于令靜止頭部不那么舒適。
[0140]為了能夠更好更舒適地安置在使用者頜下或頸部背面,象鼻與枕部分隔處的象鼻部分橫截面一般為橢圓形,其中橢圓的長軸一般平行于象鼻的鉤形彎曲在此處的局部半徑。因此,適合在使用者頜下延伸以提供支撐平臺的象鼻尺寸一般寬于適合從頜部往下延伸的象鼻尺寸由此一來,因為休息使用者的頜部和胸口之間可用于放置象鼻的空間較少。[0141 ] 象鼻還朝其末端方向逐漸變細。
[0142]圖14展示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的墊的視圖,其中象鼻部分比其他實施例中要短。
[0143]圖15A和15B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的墊的頂視圖和側視圖,包括直象鼻部分(16),該直象鼻部分(16)可在使用者的調(diào)整下變形以保持彎曲形狀。由此,象鼻部分可在使用者調(diào)整下彎曲(如變成鉤形),并維持該彎曲形狀。該墊還可以用設有實質(zhì)直線形的象鼻部分的形式來制作和出售,該象鼻可以使用者根據(jù)舒適來調(diào)整而彎曲。象鼻部分中可以裝有沿其長度延伸的、本領域工作人員認為適當?shù)暮>d或軸向/縱向線材插入件,用于可逆地或可調(diào)整地維持使用者在使用中將象鼻部調(diào)整成的指定形狀。所述插入件可以從象鼻部分靠近枕部的末端延伸至另一端(或其附近),且可以沿象鼻部分的實質(zhì)全長,從墊的一端(或其附近)延伸至另一端。
[0144]圖16展示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可選的墊形狀。具體來說,該實施例中的所述墊(17)包括象鼻部分(19),該部分作為彎曲脊椎部從墊(17)的枕部(21)伸出,其在枕部(21)和象鼻部(19)的一端(25)之間的象鼻部(19)區(qū)域呈大約或大致90°的相對急彎的彎角(23)。該實質(zhì)90°的彎角(23)設置在象鼻部分(19)上的有限區(qū)域中,且該象鼻部分(19)從該90°彎角部分延伸至象鼻(25)的末端的部分,其形狀和形式上大致是直線形的。該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墊(17)的枕部(21)具有大致凹面的頭部支承表面(27),由于該頭部支承表面(27)下方、枕部(21)主體內(nèi)的適量填料或墊料的存在,該頭部支承表面(27)通常外凸。該頭部支承表面(27),以及枕部(21)自身,通常是月牙形的。
[0145]圖17中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可選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象鼻部分(29 )設有銳角彎部(31),其中象鼻部分(29)在該銳角彎部(31)兩側的兩個部分之間向內(nèi)形成銳角(小于90° )。該銳角彎部(31)在象鼻部(29)上占據(jù)一個相對較短的區(qū)域,以使得象鼻部(29)上從枕部(33)朝銳角彎部區(qū)域(31)延伸的部分形成彎曲平緩的脊椎部分,且象鼻部(29)從銳角彎部區(qū)域(31)朝象鼻部(29)的一端延伸的部分大致為直線形,雖然在象鼻部(29)從銳角彎部區(qū)域(31)朝象鼻部(29)的一端延伸的區(qū)域中的外凸(即凸面)表面部分上可能具有平緩曲度。此外,該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枕部(33 )構成凹面頭部支承表面(35),向使用者提供用于容納和支承使用者頭部的凹槽(37)。
[0146]象鼻部(29)在銳角彎部區(qū)域(31)和象鼻部(29)的末端(25)之間的部分大致線形延伸,該延伸方向,若延伸超過象鼻部(29)的末端(25),則越過枕部(33)的頭部支承表面
(35)的凹面(37),由此大致指向該墊使用中使用者頭部在頭部支承表面(35)的凹槽(37)中的位置。在使用時,該配置能夠更有效地將該象鼻部(25)插入使用者頜下或圍繞使用者頸部背面。
[0147]圖18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其中象鼻部(39 )從枕部(41)伸出,其形式大致為設有鈍角彎部(42)的直線形脊椎部分,象鼻部(39)以大致為線形的形式,從該鈍角彎部(42)進一步延伸至象鼻部(39)的一端(25)。在此實施例中,象鼻部分在鈍角彎部(42)處的部分內(nèi)彎而成的角度大于90°。此外,此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枕部(41)大致呈“V”形,其中枕部(41)從象鼻部(39)的脊椎部分側向突出,形成接合角度小于180°的兩瓣(43),使得該枕部(41)的兩瓣(43)在朝向墊的象鼻部(39)的鈍角彎部(42)的方向上“下垂”。
[0148]如圖19所示,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墊(45)提供一種大致橢圓形或矩形的枕部(47),從該枕部(47)伸出大致直線形的、末端具有彎部(51)的脊椎部分(49),其中象鼻部(49)在該彎部(51)后的最末端(53)限定了一個擱板狀的末端表面(55),該末端表面大致面朝指向或越過枕部(47)的頭部支承表面(57)的方向。
[0149]圖16-19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的枕部和象鼻部的類型的示例。顯然,除圖16-19所示內(nèi)容外,本發(fā)明還包括枕部和象鼻部的不同組合。例如,圖16的枕部可以與圖19的象鼻部組合。可選地,圖17的枕部可以與圖18的象鼻部組合,等等。
[0150]圖20、21和22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適用于此述的任一、部分或所有可選墊形狀;其中,墊的枕部(61)相對兩側的最末端上固定有附連裝置(59)。具體而言,參照圖20,枕部(61) —側的末端、枕部(61)上一般供所述墊的象鼻部(65)脊椎部分伸出的表面部分(即,枕部的頭部支持表面的反面)上,附著有帶鉤維可牢(Velcro ?)帶鉤帶(63)。所述枕部(61)反面的另一末端上相應且大致對稱地設置了帶箍維可牢(Velcro ?)帶(67),用于接納帶鉤維可牢(Velcro ?)帶表面,從而與該鉤帶以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經(jīng)領會的方式相接合并緊固。箍(69 )設置在枕部(61)相對于供象鼻部(65 )伸出形成上述彎部的一邊的相對側、枕部(61)兩個末端之間的中間位置。設置該箍(69)是為了在墊未使用的時候,能夠?qū)|附連在使用者的行李或其他物品上。
[0151]如圖21所示,通過將枕部(61)相對兩個末端相向折疊,以將帶鉤維可牢帶(63)拉向帶箍維可牢帶(67)的帶箍表面,并同時將枕部(65)的突出部朝枕部(61)折疊,可以令象鼻部(65)被包含并包圍在枕部(61)折攏的兩側之間,且通過帶鉤維可牢帶(63)和帶箍維可牢帶(67 )如圖22所示完全接合,將該構型固定就位。由此一來,該墊可以被壓縮并卷起,從而減小其體積,以便包裝在旅行者或使用者的行李中。
[0152]維可牢鉤帶(63)上可以設有一個小元件(60),來隱藏未使用時的維可牢帶(63)。該元件(60)可以是可供維可牢帶(63)連接的帶箍維可牢補丁??蛇x地,也可以是一個可儲放維可牢帶的小袋、凹槽或開口。
[0153]在可選實施例中,維可牢帶可以用其他緊固裝置替代,例如以2個或以上的磁體,所述磁體可以設置在與上述維可牢帶實質(zhì)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上。顯然,也可以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他緊固裝置來代替維可牢帶,例如扣環(huán)或一個或多個五爪扣。
[0154]圖23、24、25A和25B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采用了與如圖20至22中所示實施例相同的原理。但是,本發(fā)明的該可選實施例中,枕部(71)提供了頭部支承表面
(73),該表面形狀更接近三角形(近似而言),由此枕部(71)上象鼻部(75)伸出的一側的頭部支承表面(73)的邊緣會合成指向彎角的一個尖端,所述彎角是角度小于180°的象鼻突出部分。兩邊緣中的每一個都是實質(zhì)直線形,或沿在所述尖端和其在枕部(71)上延伸至最外側的末端之間的長度小幅度地平緩彎曲。枕部(71)相對兩側上鄰接枕部最末端的最外側邊緣,也僅微微具有凸起的彎曲,或很大程度上是實質(zhì)直線形。這意味著枕部(71)的兩個相對側的凸瓣(77)從象鼻錐部的相對側伸出,朝枕部(71)各末端上的近似三角點的方向延伸。由此一來,枕部(71)的頭部支承表面大致為三角形,并朝著最靠近象鼻彎角的象鼻部分處的近似三角尖端逐漸變細呈圓錐形。
[0155]由此一來,當枕部(71)的兩瓣(77)相向折疊、象鼻部(75)的彎部未同時向內(nèi)折疊時,可令枕部兩瓣(77)如圖24所示地相互接觸,以便將頭部支承表面的各部分壓至直接接觸,并用參考圖20-22中所示的維可牢緊固件(63、67)將枕部(71)的兩瓣(77)保持在此狀態(tài)。圖23-25B中所示的維可牢緊固件配置與圖20-22中所示實質(zhì)相同。
[0156]由此一來,隨著枕部(71)的兩瓣(77)如圖24、25A和25B所示結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種新的可用枕部結構,如圖25A和25B所示,其中枕頭的彎曲象鼻(75)繼續(xù)起到它原本的作用,而此前并未用作頭部支承表面的枕部(71)的背面此時可用作閉合枕瓣(77)任一側的頭部支承表面。所述墊的該新用法的示例如圖25C和2?所示。
[0157]圖26A、26B和26C,圖27A、27B和27C,以及圖28A、28B和28C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其中,所述墊(79)包括一種附連裝置(81),用于將所述墊(79)附連至一種伸長支承結構(83),例如支桿或座椅安全帶。圖26A-26C所示為該附連裝置(81)用于將該墊(79)附連至支桿(83),其中圖28A-28C所示為該附連裝置用于將該墊附連至使用中的座椅安全帶。
[0158]參考圖27A至27C,該墊(81)包含第一附連面板(85),其為大致伸長的面板,伸長面板的一邊附連在象鼻的伸長脊椎部上,位于該脊椎的一側并與脊椎平行。該第一面板的表面之一上附連有帶鉤維可牢材料帶(87),該帶沿第一面板(85)的伸長長度延伸。類似地,提供形式為伸長結構、附連在所述墊(81)的脊椎上的第二面板(89),所述第二面板
(89)位于同時附連有第一面板(85)的脊椎,與第一面板對齊并位于第一面板(85)所在側的相對側。此外,帶箍維可牢材料帶(91)附連在第二面板(89)的一側,以便能夠通過適當?shù)卣{(diào)整第二面板(89)的位置來調(diào)整其位置,從而其在第一面板(85)同時相似地適當調(diào)整位置后,與第一面板(85)上的帶鉤維可牢帶(87)相連。第二面板(89)用于沿連接至脊椎的側面的第二帶的伸長邊緣附近的脊椎部分,向脊椎中央折疊,由此,第一面板(85)用于類似地向脊椎的相同部分折疊,從而令第二面板(85)上的朝外帶箍維可牢帶(87)與第一面板(89)的帶鉤維可牢帶(91)相連,由此令兩者相互連接并附著在一起。這樣一來,第一面板(85 )和第二面板(89 )可以圍繞并包圍它們之間的伸長物(83 )以及它們在如圖27B和圖27C所示般折疊后覆蓋的脊椎部分。
[0159]所述被包圍和圍繞的伸長物(83)可以用此方式來保持和夾緊在適當位置上。在如圖26A、26B和26C所示的第一個示例中,伸長物(83)是彈性桿,可以由適當?shù)膹椥圆牧现瞥?,其彈性允許使用者將該桿彎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使用者身體的扭曲,但不會柔軟到容易坍塌的地步。該桿可以沿其伸長長度實質(zhì)呈圓柱形。該支撐桿可以足夠長,以在使用者就坐后,沿使用者身體的軀干從該墊(81)延伸至使用者身體的腿部。以此方式,使用者可以用他/她的雙臂環(huán)抱支承桿的中間部分,并將支承桿的下端包圍在他/她的腿間,以輔助將該墊的位置保持在使用者頭部的一側,如圖26C所示。
[0160]在一種替代用法中,一些車輛使用的對角線座椅安全帶跨過使用者肩部、軀干并向下到達使用者身體的臀部相對側,對于坐在此類轎車或其他車輛中的使用者而言,該被附連裝置面板(85、89)所圍繞的伸長結構(83)可以就是對角線座椅安全帶,如圖28C所示。同樣地,在使用中,該對角線座椅安全帶能夠?qū)⒃搲|保持在使用者頭部的側面,如圖28A-28C 所示。
[0161]圖29A-32所示的是前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的用于將所述墊附連在物體上的替代性附連裝置。
[0162]該附連裝置包括一種面板結構(101 ),該面板結構(101)可以被折疊起來形成管狀結構或套筒,以定位在物體(例如座椅安全帶)周圍。如圖29A所示,該實施例中的面板(101)具有4個靠近面板(101)拐角的緊固裝置(103)。所述緊固裝置中的2個定位在面板
(101)的第一側面,2個定位在面板(101)的第二相對側面上。該緊固裝置包括位于該面板的第一側面上的帶鉤維可牢補丁或條帶(105)以及對應地位于該面板的第二側面上的帶箍維可牢補丁或條帶(107)。
[0163]如圖29B所示,面板(101)可以設置在座椅安全帶(109)的第一側面上。該面板上設有帶箍維可牢補丁或條帶的第一部分(111)此時可以朝座椅安全帶(109)折疊,以覆蓋座椅安全帶(109)的第二側面。然后,如圖29C所示,該面板(101)上設有帶鉤維可牢補丁或條帶的第二部分(113)可以朝座椅安全帶(109)折疊,以覆蓋座椅安全帶(109)的第二側面,并與該面板(101)的第一部分(111)重疊。如圖29B所示,帶鉤維可牢補丁或條帶(105)的設置位置使得,當面板(101)的第二部分(113)折疊并與面板(101)的第一部分(111)重疊時,帶鉤維可牢補丁或條帶(105)將與帶箍維可牢補丁或條帶(107)重疊并接觸。由此,該面板以套筒/管狀形態(tài)圍繞座椅安全帶(109)牢固地緊固,如圖29C所示。
[0164]顯然,還可以使用其他配置形式的維可牢補丁或條帶,或其他緊固裝置,例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他緊固裝置,來將該面板(101)以套筒/管狀形態(tài)圍繞固定在座椅安全帶(109)上。
[0165]如圖29C所示,該面板(101)的表面上設有大號的帶鉤維可牢帶(115),由此當該面板(101)圍繞在座椅安全帶(109 )形成套筒/管狀形態(tài)時,該大號帶鉤維可牢帶(115 )可見地呈現(xiàn)在該套筒的外表面上。如下文所述,該大號帶鉤維可牢帶(115)用于將該墊固定在套筒上。顯然,可以用多個較小的維可牢補丁,或其他緊固裝置,來替代所述大號維可牢帶(115)。
[0166]由此,如圖30所示,該面板(101)可以形成圍繞座椅安全帶(109)的套筒。使用者可以沿座椅安全帶(109)移動該套筒,例如,通過沿座椅安全帶(109)將其滑動。可選地,該套筒可以緊緊地抓牢座椅安全帶(109),由此其大致保持在座椅安全帶(109)上的適當位置上。如圖31A所示,該面板(121)具有對應的第一(123)和第二(125)部分。該面板
(121)的第二部分(125)上設有大號帶箍維可牢帶(127)。該帶箍維可牢帶用于連接并緊固至座椅安全帶套筒部分上的大號帶鉤維可牢帶(115)。
[0167]通過折疊該面板結構,使得第一部分(123 )和第二部分(125 )相互重疊(維可牢帶
(127)位于外側)并使得第一部分(123)和第二部分(125)沿邊緣(A)固定在一起,從而使該面板(121)形成管狀套筒(129)。例如,邊緣(A)可以被縫合在一起。由此,帶箍維可牢帶的外表面上形成套筒(129)。完成的套筒(129)如圖31B所示。
[0168]如圖32所示,在前述任一項實施例中,完成的套筒(129)可以設置在墊的象鼻部(130)上。這可以通過將套筒(129)沿墊的象鼻(130)滑動來達成。如圖32所示,帶箍維可牢帶(127)位于套筒(129)外部,且靠近象鼻部(130)的一側,亦即,遠離象鼻部(130)的中線。將套筒(127)向上拉上墊的象鼻部(130),使得其覆蓋脊椎背面的大部分,直至枕部的側面下方和枕部的前部、象鼻頂部與枕部連接的區(qū)域。
[0169]該面板(121)的第二側面上設有第二帶箍維可牢帶,與帶箍維可牢帶(127)直接相對并重疊(附圖中不可見)。由此,套筒(129)可以由里向外翻,使其能夠用在從身體左側延伸跨過身體的安全帶上,也能用在從身體右側延伸跨過身體的安全帶上,亦即,該套筒(129)可用在以上述任一方式緊固的安全帶上。
[0170]圖35A和35B中展示了附連裝置的兩部分在使用時的組合。如圖中所示,套筒
(129)位于象鼻部(130)上,其中帶箍維可牢帶可見地位于象鼻部(130)的一側。面板(101)在座椅安全帶(129)上形成套筒,且其定位使得面板(101)上的帶鉤維可牢帶(115)與套筒(129)上的帶箍維可牢帶(127)相互接觸并固定。由此,該墊通過象鼻部(130)上的套筒(129)和座椅安全帶上的套筒(129)連接至/固定于座椅安全帶(129)上。如上所述,當需要在反向緊固的座椅安全帶上使用該墊時,套筒(129)可以從里向外翻,然后置于象鼻部
(130)上。
[0171]與圖28A、B、C中所示的設在象鼻部(129)背面的維可牢面板相比,在可拆卸套筒
(129)上設置維可牢面板的優(yōu)勢在于,座椅安全帶沿枕部脊椎側面擱置更好,可以更靈活地對枕部位置進行調(diào)節(jié),直至獲得最佳角度;且當枕頭不用于座椅安全帶時,可以移除該套筒。
[0172]圖33A至34中展示了所述墊的一個可選實施例。該實施例中的枕尤其適于用作兒童枕,供兒童使用,但并不限于此用途。如圖33A中所示,該實施例中的墊(141)與一些前述實施例相比,具有不同形狀的枕部(143)。具體而言,從前方來看,枕部(143)大致為U形,具有從枕部(143)朝象鼻部(147) 一端延伸的伸長枕耳(145)。
[0173]由此,枕部(143)可以大于前述一些實施例中的枕部,從而為兒童提供大枕部
(143)來擱置其頭部。該伸長的枕耳(145)可用于覆蓋使用者頭部或頸部后方的更多區(qū)域,且象鼻部(147)設置為可以用于進一步繞卷在兒童頸部或頜部周圍。
[0174]如圖33B和33C所示,枕部(43)的中部在象鼻部(147)上方形成明顯的拱形
(149)。該拱形(149)允許墊在使用中更易“鉤”在兒童頸部周圍,有助于該枕固定在其位置上。
[0175]如圖34所示,當枕側(145)折疊在一起而形成供兒童使用的一種可選形狀的枕部時,其中間形成又一拱形,從而在兒童頸部周圍形成舒適的槽。
[0176]當使用該墊而將象鼻部分(147)置于頜下時,對兒童而言較難將枕頭保持在固定位置上。由此,本實施例的枕優(yōu)選為與上述座椅安全帶附連裝置共同使用,由此可以令該枕的位置相對于使用者固定,并為使用者頭部形成有效墊層。
[0177]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的描述目的在于為讀者提供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示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上述實施例的改進、變形和等同形式亦應當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中,例如權利要求書中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墊,包括: 枕部,所述枕部能夠支承該墊的使用者的頭部;以及,伸長的象鼻部,所述象鼻部從所述枕部伸出,能夠支承使用者的頜部; 其中,所述枕部被成形為使得該枕部能夠從其頭部由所述枕部支撐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的、距所述頸部背面的中點的距離小于3厘米的至少一個位置伸出,并延伸至與所述使用者的耳部接觸的至少一個位置,其中,當所述枕部這樣使用時,所述象鼻部從所述枕部伸出、向所述用戶的頜部延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被設置為使其能夠接觸被所述枕部支撐著頭部的使用者的頜部的下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從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分的橫切方向伸出。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從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分橫切方向的相對兩側伸出。
5.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設置在所述象鼻部伸長長度上的第一端。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具有凹部,在使用時,所述凹部用于與被所述枕部支撐著頭部的使用者的肩部接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限定為所述象鼻部與所述枕部外周之間的接合處。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朝其伸長長度的第二端逐漸變細。
9.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基本對稱,由此所述枕部能夠從所述使用者的頭部任一側支承其頭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基本上關于將所述枕部二等分并包含所述象鼻部的平面對稱。
1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的第一側面提供一個表面,所述表面能夠支承所述墊的使用者的頭部;所述象鼻部從所述枕部的第二側面伸出,所述第二側面位于所述第一側面的相對側。
1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形狀彎曲或帶有彎部。
1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被設置為能夠橫跨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頜部下側。
1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被設置為能夠覆蓋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大部分頸部背面。
15.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被設置為能夠,大致從用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頭側后部伸出,并大致延伸至使用者的頭側前部。
1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內(nèi)分隔部,所述內(nèi)分隔部將所述枕部的內(nèi)容積和所述象鼻部的內(nèi)容積分隔開。
1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在其伸長長度的局部上形成彎部,所述局部上的彎度大于所述象鼻部其他部分上的彎度。
1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包括2個或更多的緊固裝置,所述緊固裝置可以緊固在一起,以將所述枕部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
19.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能夠由使用者調(diào)整變形,以在所述象鼻部形成弧形或彎部,所述弧形或彎部在所述變形后能夠基本保持不變。
20.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種防滑材料,所述防滑材料設置于所述墊的部分外表面上。
2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被設置為能夠從由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上、與所述頸部背面中點的距離小于3厘米的至少一個位置處伸出,并延伸至至少覆蓋所述使用者的一只耳部的中點的位置。
2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被設置為能夠至少從由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頸部背面的中點處伸出,并至少延伸到所述使用者的一只耳部處。
2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還能夠支承所述使用者的頸部背面。
2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設置為還能夠鉤住使用者的頸部背面。
25.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被成形為使得該枕部能夠從由所述枕部支承頭部的使用者的頜部的至少一側伸出,延伸至至少與所述使用者的耳部接觸。
2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充或填塞了順應性材料的墊套。
27.—種墊套,所述墊套構建和配置為用于填塞順應性填充材料,以構成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墊。
28.一種可充氣墊,包括墊套,所述墊套可充氣從而構成根據(jù)權利要求1-2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墊。
29.根據(jù)權利要求1-26中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 所述枕部限定為所述象鼻部一端上形成的橫切擴展部,所述橫切擴展部從所述象鼻部突出且在所述象鼻部橫切方向相對側上延伸,以提供一個終端表面,所述終端表面限定了所述象鼻部附近的頭部支承表面,以及 所述墊配置為,當所述象鼻部鉤在該墊使用者的頜部下方時,所述頭部支承表面在與使用者眼部相鄰的方向上沿使用者頭部側面向下傾斜,并向下延伸越過使用者耳部,且所述頭部支承表面的局部在所述使用者頭后彎曲成弧形,以形成供所述使用者的頭部和頸部的下后側依靠的墊。
30.根據(jù)權利要求29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從所述象鼻部突出,使得所述頭部支承表面在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分的大致橫切方向上延伸,且所述象鼻部伸長部在所述頭部支承表面的大致橫切方向上彎曲,由此令所述象鼻部的一個終端的位置靠近所述頭部支承表面。
3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象鼻部上限定了一個彎部,所述彎部大致沿所述象鼻部的伸長長度連續(xù)彎曲。
32.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隔板位于將所述象鼻部連接所述枕部的一端從其所連接的枕部隔開的位置。
3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旅行枕。
34.一種墊,所述墊大致與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結合附圖所描述的一致。
【文檔編號】A47G9/10GK104244772SQ201280069289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吉瑪·詹森 申請人:吉瑪·詹森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